笔趣阁 > 贫女奋斗手册 > 第23章出山

第23章出山


王老六打好一只草鞋,反手捶捶腰,心里暗道真是老了。端起小桌上的碗喝水,看到小桌上桐叶提来的礼包,想起她的话不由摇头。

        他起身回到屋里,从箱子底下掏出一个匣子摸了摸。想起他爷爷临终前交代的话‘若是有涝镇的乡绅带人来检查人丁,就把这个给他一起去县衙办理。”可惜他爹都没见过有人来。他记得他爹似乎还去请人来查看,不过……

        桐叶并没有从崔老二那里问出户籍的事,不过她不奇怪了,怎么样都是个人的选择。这两天他们把两只母鸡送给郑家,粮食没剩几十斤就留在家里,免得别人奇怪。

        “可惜地里的庄稼了再有二十来天就能收了。”郑二娘给孩子们里外穿上两身最新的衣裳。

        李有福用个包袱包好干粮也穿着两身衣裳:“那我先去把干粮藏起来。”

        屋外的大山静悄悄,星子还在天边闪烁,月亮也还在山头散着柔柔的光,但是东方的天空开始泛起淡淡的鱼肚白。

        桐叶整整身上的衣裳又在箱子里翻捡,鬼使神差的把那个肚兜装进口袋,回头说:“爹,再带上瓦罐柴刀。”

        当日头在东山露脸的时侯,桐叶一手拎着家里剩下的两只鸡,一手拿着藤条从家里出来了。

        郑二娘心疼的张望:“悄悄走不好吗,非得去找收拾!”

        李有福跟在旁边也担心,不过他说:“叶儿说了,曾祖爷爷对咱们有恩,咱不能……”

        郑二娘拍拍他身上的衣服,弄得整整齐齐:“我知道,不说这次,当年要不是六爷爷,咱们也没法成婚。”

        王老六吃惊的看着,把鸡放到鸡舍后就跪在自己面前双手举着藤条的桐叶。

        “曾祖爷爷你打我吧,打到你不生气为止。打完了我们家就搬出去住。”

        郑二娘在屋里心焦的转圈:“不行我得去看看,万一真要打,我替我闺女。”

        李有福到没拦着“那我去,我不怕。”

        王老六如遭雷击,半天才回过神:“你说什么?”

        两口子说干就干,李有福领着石头,郑二娘抱着虎头,两夫妻急匆匆的赶往村长家。至于先前桐叶交代的,也只有老实的李有福会听。

        王老六没有动,静静的盯着桐叶。

        “曾祖爷爷你打吧,我们是必要出山的。原本可以静悄悄的走,可是曾祖爷爷的恩情我们一家不敢忘,怎么也不能不告而别。”

        王老六还是一动不动。

        郑二娘抱着虎头,带着李有福和石头急匆匆进屋,看到安然无恙的桐叶松了一口气。一家人都跪在了王老六面前。

        桐叶又说了一句:“曾祖爷爷,我们在山外的屋子都盖好了。”

        王老六愣了一会闭上眼睛轻叹一口气,缓慢的走出去敲钟召集村人。

        桃花村的钟一年基本就敲两次,商量出村换山货的事,今年不过三个月就响了三次,看到又是李有福一家,也是奇怪这又是咋了?

        王老六沉默的环视人群,村里人都安静下来。他缓缓的开口:“李有福一家,违背先祖意愿,要搬出桃花村……”

        这一句说出来人们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片刻便炸开锅。

        “够了!”王老六不欲多说什么,只是直接公布了结果“按以往惯例……”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

        “按以往惯例,这样是对祖先的不敬不孝,因此判他们即刻离村,不得带走村里一针一线,永世不得回村。”

        李王氏从震惊中回过神,立马跳出来:“像这样的,就该打死。我早就说过那扫把星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李满粮,郑崔氏还不及说什么。王老六先瞪着李王氏开口:“咱们村历来都是这样处理,怎么你比祖辈还能耐。”

        “咱们村有人搬出去过?”人群里有人悄声询问。

        王老六看看日头说:“你们现在就走,以后不许再回来。”

        桐叶领着家人走到王老六跟前跪下,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王老六别过眼不去看。

        阳光清澈明亮,早上还有点凉气清爽宜人。不过桃花村里人,大部分都有些沉重,静默的看着李有福一家,给郑崔氏两口子磕头辞行。

        郑崔氏别过眼,眼圈通红。桐叶外公已经提前知道,也道过别。这时候不好再说什么,只是点点头。

        李王氏冷笑嘲讽:“村里祖祖辈辈下来,就你们家闺女女婿出息,不拿祖宗当回事。”

        “我家闺女可没出过山,如今被你养大的有福,拐的爹娘都不要了,论出息谁有你能耐。”郑崔氏毫不犹豫的反击。

        李王氏还待说什么,王老六怒道:“够了,你们几个押他们出村,剩下人商量分地分东西。”

        听到要分地分东西,李有福张张嘴却没有说什么,只是走过去给李满粮磕头。桐叶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过去,郑二娘看了不情愿的过去。一家人算是给李满粮辞行。

        不管李满粮心里难受,李王氏已经开始嚷嚷:“有福是我们家养大的,东西当然都归我们。”

        人群又热闹起来,不过这一切都跟桐叶一家无关了。几个人把他们押出村口看着他们转过山坳,急忙回去看能分到什么。

        王老六看着争争吵吵的村里人,心里想起自己的曾祖爷爷。其实他并没见过,只是小时候偶尔听自家爷爷说起过:

        “我爹那样对我哥嘴里不说,心里后悔着呢。因此才早早白了头发,离开人世。”

        他记得那时候他爷爷还摸着他的头说:“村规一定要牢守,决不能让村人受了外边的诱惑,可要真有人铁了心要出去,就随他吧。”

        转过山坳不远,李有福从地上新埋的一个土堆里刨出树枝茅草,下面是他们的东西,瓦罐柴刀干粮水囊。

        ‘爹、娘,快看!”桐叶惊奇的指着离他们不远的一棵树上,捆着一卷东西。一家人走过去豁然发现是被麻绳绑在树上的一卷毛皮。

        桐叶解下来展开,郑二娘的眼泪先落下来。桐叶摸着那僵硬的皮和厚实的毛说:“是外婆,大概想让我们用这个换钱吧。”

        李有福憨憨的站在一边看着妻女伤心手足无措。

        郑二娘先镇定下来吸吸鼻子说:“走吧。”

        石头还小,脚下的草长的比他还高,李有福一路背着在前边带路。桐叶背着干粮水囊,抱着瓦罐,提着柴刀走在中间。郑二娘抱着虎头,一家人走在出山的路上。

        日头越来越高,越来越热李有福不时问问:“二娘,热不累不,饿不渴不?”

        桐叶听了抿嘴笑,脚下却一刻没停。没见她爹那么关心她娘,脚下也没停么。郑二娘虽然没有出过山却听桐叶说过,要赶到山洞过夜,要不然他们一家五口不够野物塞牙缝。

        水囊里是温热的开水,只给石头虎头喝,饿了边走边啃饼子碰见溪水就掬几口喝。郑二娘把提前煮好的鸡蛋,剥开一点点喂给虎头。

        夜里洞外的传来不知远近的狼嚎,猫子叫,吓得石头几次醒来紧紧贴着他爹。郑二娘抱紧虎头睡不安稳,看着还在守着火堆的桐叶轻轻地说:“难为你们……”

        桐叶笑笑:“习惯也没什么,你的草垫子薄不?”

        “好着呢。”

        “还早呢睡吧,明天还要赶一天的路。”桐叶把火堆拨的更旺些,起身把上次藏得银钱都取出来。

        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李有福煮了剩下的鸡蛋,烧好水一家人吃了早饭继续赶路。山里自然还是满目翠绿,不知名的花儿肆意的招蜂引蝶。山路上是桐叶一家人。

        每走一步,便离出山近了一步,桐叶心情越来越飞扬:“娘,咱两换个手,你歇一会。”虎头有七个月大,虽然还弱,桐叶到底也敢抱一会了。

        两天一夜的辛苦终于走出了秦岭深山。桐叶脸上是开心的笑容:“娘,你看那里便是咱们新家。”

        石头从他爹背上下来,顺着大姐指得方向看去。一圈四四方方结实的篱笆,围着一间新盖的草屋,看起来比他们原来的屋子要好的多。

        一家人站在栅栏门前,院子里的地还没有完全平整,草屋旁边放着几捆硬柴一堆干草。桐叶解开拴着栅栏门的草绳。

        草屋的木门是新做的,因为图便宜所以没刷油漆,离得近还能闻到一股木头特有的清香。桐叶掏出钥匙打开铜锁,新刷的土墙黄亮光堂,一盘炕占了屋子的一半。屋顶的大梁椽子苇子,都是崭新的。站在屋里鼻端都是草木特有的清香。

        “娘,还订了炕柜和炕桌,一会我就和爹搬回来。”桐叶雀跃着说完,转身去屋外搬些干净的茅草铺在炕上,再铺上一层衣服,把虎头放上去。

        “二娘先委屈你了。”空空的屋子李有福有些不好意思。

        “我看挺好,比咱原来的房子好多了。”

        这一天下午,桐叶和她爹搬回炕桌和炕柜。石头上上下下的打量新家具,好奇不已。郑二娘摸摸炕柜:“这么大还有盖子,比咱们原来的箱子好。”

        虽然只有两样家具,可是再加上一家人,屋子马上鲜活起来。

        李有福一下不闲的开始搭草棚,准备盖个灶房出来。这个简单,靠着草屋东墙挖一溜横折的坑,立上半人高木头固定好,再搭个草顶,盘个灶头就好。

        桐叶垒起三块石头的灶台,熬粥。郑二娘蹲在地上一手抱着虎头,一手扯院子里零散的杂草。石头半点不累的在院子里,屋子里跑来跑去,有时候给他娘帮忙拔草。

        桐叶满心欢喜:“娘,咱们明天就去镇上置办东西。”

  https://www.biqugebar.net/12_12077/49108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