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贫女奋斗手册 > 第35章齐心协力

第35章齐心协力


桐叶跟她外婆回到家时,因为只是分粮她妗子没去,所以桐叶去的时候,后晌饭已经准备好了。

        郑刘氏不知道前因后果,只当是:“呀,桐叶回来了,可是外边活不下去?”说完有些难过“回来有什么用,村子里也没什么吃的。”

        她苦笑一下,又强打起精神:“回来也好,生生死死的都在一起,再说没有粮食山里野菜总是有的也不至于真饿死。”

        两个月没有好好吃顿饱饭的郑刘氏,和村里人一样,看到桐叶第一眼,就直觉别人也过不下去,没有细看桐叶。也是分开不足四月,桐叶又回来赶了两天山路有些狼狈,不是有心人,还真不会第一眼注意到桐叶的变化。

        郑崔氏难得露出多日不见的笑呵呵的样子:“那里是活不下去了,你看看桐叶如今长高了,也结实些。周周正正多气派。”

        她不等儿媳妇疑惑接着说:“桐叶回来是帮咱们弄粮食的。”

        “妗子我刚才通知过村里人……”

        “行了,走了那么远的山路该饿了,先吃饭。”郑崔氏笑着打断桐叶的话。

        桐叶解下包袱,叫住转身往灶房去的郑刘氏:“妗子,这里还有三个馒头,热了一起吃。”

        山村的饭食原本就简单,如今更简单:煮一锅野菜加点杂粮。家里多了一个吃饭的,郑刘氏也不过多添一瓢水,多放一把野菜。她犹豫了一下打了两颗鸡蛋进去,把一个馒头揉成馍花,洒在锅里搅搅。

        桐叶看着眼前绿呼呼的菜粥,强忍着才没落泪。基本都是野菜,不是清汤的原因可能是洒了点糜子面,好在还有点蛋花。

        “叶儿,吃的时候慢点吃。妗子不知道你要来,粥里除了小米和糜子面,还放了些谷糠,吃着有些拉嗓子,你小心。”吃饭前郑刘氏善意的提醒。

        吃糠咽菜……桐叶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亲身体验这四个字。

        吃饭的时候不好扫兴,桐叶强笑着说道:“没事,大壮哥小丫姐都能吃,我也能吃。”

        桐叶没法说‘妗子不用省了,十天之内我就能把粮食弄回来。‘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大雪封山……’

        晚上,桐叶躺在炕上难过的问她外婆:“日子这么艰难,怎么不出来找我们?我不是说了,我家就安在出山口。”

        “出去?你妗子的爹娘兄弟咋办,你外公的妹妹咋办,外婆也放心不下你舅爷。”

        说来桃花村先祖原是颇有些来历的,当初五户人家厌倦了春秋以来,每每安稳不过百余年,便要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是以带着些部曲家奴探到这秦岭深处,只愿子孙箪食瓢饮安稳一生。

        将近三百年过去,先人的来历、涵养、见识,都消散在时光的长河中。固步自封只留下教条一样的村规,和彼此骨血相溶的桃花村。

        第二天一大早,桃花村人,打开屋门收拾好工具,开始赶活计。这些人大都先天晚上就收拾好家具,只为火把效果不好,怕做出的活计不够精细,否则昨晚就有赶工的人。

        桐叶也跟着早早起来,一家一家的去查看。

        村人见了桐叶都客气的不得了:“桐叶来了,快来屋里坐,看看婶这布织的行不?”

        事关乡人的口粮,桐叶一点也不敢马虎,仔仔细细的检查。好在山里人都忠厚,定了标准,他们都按着标准来。桐叶提前说了,做的不好山外人不收,她也没法子。

        “行,婶的活计好着呢。”

        听了桐叶的肯定,那妇人窄瘦的脸上露出笑容。

        “婶,你接着忙,我去下一家看看。”

        桐叶走后,那妇人有些犹疑的问她男人:“他爹,桐叶一个丫头的话能作数不?”

        那男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满脸疲色瓮声瓮气的说:“就算不成,能有什么损失?万一成了,春里就不用冒险去老林子打猎。”

        妇人点点头,说的也是,不过是忙活几日罢了。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桃花村里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可以说除了这次出山的十个人家里,基本都是这想法。不过不管怎样,人们都认真的忙碌起来,万一能成呢。

        桐叶不是没有发现乡亲们笑容后,隐藏的迷茫和犹疑。但是短短时间她也没法说明外边的世界,只能用自信的笑容感染大家,一天到晚家家户户去检查东西的质量。

        桃花村忙碌起来。

        但例外也不是没有,李长安家里就有些冷凝。纺车已经支在屋门敞亮的地方,李长安的活计只够自家用,刘翠娘倒是纺的一手好线。这也是为着不输给郑二娘下力气练过的。

        “翠娘,”李长安在屋里转了个圈“你咋还不动手呢?可只有五天时间。”

        刘翠娘斜了他一眼没吭气。抿着唇想心思。

        李长安有些着急,别人成不成的不一定,可是凭着翠娘的手艺,再加上他又是桐叶的二伯,他们家肯定能换回粮食。

        “翠娘,你放心做活。到时候我跟桐叶一起出山,别人不一定能成,咱家肯定能成!”

        刘翠娘白了李长安一眼,有些不明白当初自己怎么瞎了眼看中他。郑二娘病重李有福能挑着柴出山找活路,自家都快饿死了,李长安只知道混爹娘自己屁办法也没有。

        “我有事,回趟娘家。”刘翠娘交代一句,不理会李长安在后边着急乱喊,径直出门去了。

        李满粮家,李王氏正和大儿媳妇凑在一起商量什么。

        “娘还能害你,害我自己的小孙子不成?”

        长平家的皱着眉头脸色为难。婆婆的话也不算是全没道理,眼看着桐叶不仅个子抽条,身子结实,就是脸色也比以前好。眼见得是在山外过得不错。可是……

        李王氏看着犹豫不决的大儿媳妇,恨铁不成钢的咬牙说道:“李有福就是个木头疙瘩,没坏心眼。郑二娘虽然刁蛮泼辣些,可你和她还是表姐妹呢,,怎么样也不会少了墩子一口吃的,就是吃剩饭也比呆在山里饿死强。”

        长平家的眉头紧锁,咬着下唇左右思量。

        “哎呀,我说你咋这么想不开?要不是长安两口子和郑二娘有龌龊,我还想送阿宝去!”

        “娘。”刘翠娘进了娘家院子就唤她娘,可是不见刘王氏迎出来,只听她娘在屋里回了句:“翠娘回来了,进屋来。”

        刘王氏正在纺线,趁着日头好,一刻也舍不得耽误。见自家闺女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有些奇怪。自从上次闹过和离,李长安再也不敢在自家闺女面前拿五拿六,如今这是……

        “怎么了,你咋不在家纺线?”刘王氏瞄了闺女一眼,便把心思放在手里的线团上。

        刘翠娘有些郁气:“娘,你信一个丫头片子的话?”

        刘王氏脸上带出点笑:“你别不信,你哥说了桐叶一家在外边的日子好着呢。这次的粮食和盐,他们家都贴补了不说,还给六叔在县里买药。”

        刘王氏瞧了一眼闺女脸上的不忿,终于舍得停下手:“这麻线真的能换钱,郑二娘在山外就整日做这个,他们家只吃白面细米,日子好着呐。”

        刘翠娘脸上没有了不忿,变成了哀伤难过。

        刘王氏琢磨了一会试探着说:“莫不是长安惹你了?”

        “哼,再给他个胆子试试。”刘翠娘脸色变成不屑。

        刘王氏皱眉:“如今光景艰难,你消停些。”

        刘翠娘听了她娘的话垂头丧气的坐在炕上抠炕沿。

        “你不回家赶紧做活计,在这磨蹭什么!”刘王氏有些生气只有五天,等着救命的事,做什么在这里耍小性子。

        刘翠娘期期艾艾的开口:“娘,你说他们会记恨当初我和长安,在他们家闹仗的事不?后来又引得婆婆砸了他家的锅。”

        “哎……原来你担心这些……放心吧,他们净身出村,村里谁家没分点东西,可听到村里遭难了,他们还是贴钱想办法的回来帮忙。”

        郑刘氏嘴里虽然安慰,心里其实也有些拿不准。

        “再说路都是一步一步走的,不管咋样你得先把东西准备好,我就不信她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一家饿死。”

        桃花村里虽然人人各有心思,但是没有一家停下手里的活计。不管抱着多大的希望,在这将要断粮的时候,一点点希望就足以让人们振奋起来,往前努力。

        五天里,桐叶家家户户都去好几次,检查乡亲们的活计,真有什么都不达标的桐叶也细心安慰“你家的熟麻挺好的,你捆好,到时候背出去四五十斤也能换回百斤粮食。”

        第六天一大早,所有的乡民都做好准备,齐聚在村长门前。王老六气色能好些,却依然没法起身,这次的事就由王天佑领头。

        这次出山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为了背回足够的粮食,家家户户都有人去,人口多的甚至去两个人。

        王天佑看着六十余人的队伍,深深吸口气,按桐叶私下里说的分成八个小队,指派好队长。便要出发,走向对他们来说难以预测的未来。

        “等等!”李王氏拉着墩子走到桐叶面前“你上次不是说要报恩,愿意把墩子带回去养。”

        桐叶愣了一下,倒是能替孩子着想,要是村里真的穷途末路,她到不介意多养个孩子,可是如今……桐叶相信这件事过后,桃花村便能安然无恙,以后再有粮荒也能解决。

        桐叶面上带着蔑视对墩子冷冷的说:“怎么你不是扫把星,你爹娘也不要你了。”说完冷冷的笑笑“还是说,你就是个扫把星,才一点点大就弄得爹娘不要你了。”

        桐叶原本想说‘才一点点大就弄得村子遭灾,人都活不下去’转念一想又怕村人们真的对孩子有看法,换了话头。

        桐叶冷冰冰的表情吓到孩子,墩子哇哇大哭。本来就有些犹豫的长平家的赶紧把孩子抱回去,饿死也不跟别人去遭罪。

        冬日的太阳爬上了山头虽然没有温度,却也带来了光明。桃花村五六十人,背着大大小小的行囊,出山奔粮食。

        秦岭山外涝镇。

        布店女掌柜笑吟吟对来送活计的郑二娘和黄婶说:“再有二十来天就该过年了,这次带回去的活计要赶在十五前交工,完了今年就不收了。”

  https://www.biqugebar.net/12_12077/49108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