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好地活 > 第214章 新品上市

第214章 新品上市


这次学习,赵小禹收获很大。
  这是一次由知名机构举办的有偿培训,系统地讲解了销售各方面的知识,很多大公司都有派人参加,费用不菲,住的是高档酒店,吃的是丰盛的自助餐,可见赵丁旺对新公司员工的业务能力非常重视。
  赵小禹一行共六人,四男两女,都是年轻人,但相对来说,赵小禹还是年纪最小的,人家起码二十五六了,还有一个超过三十的。
  所以大家起初根本没把赵小禹这个“总经理”放在眼里,学得也不认真,上课应付差事,甚至翘课去游玩。
  他们知道,这些所谓的学习,不过是公费旅游的借口。
  赵小禹也没给他们讲大道理,而是假传圣旨:
  一、赵厂长要求他给每个人记考勤。
  二,学习结束后,赵厂长要亲自组织考试,考试成绩直接关乎到每个人是否被正式录用,以及工资高低。
  果然,大家都规矩了。
  赵小禹还说,赵厂长让每个人都写一份学习总结,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销售方案来。
  他说:“赵厂长是这方面的行家,出过国,留过学,你们想蒙混过关,怕是够呛!”
  又说:“这份总结,学习一结束就要交,正是你们表现的好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放学”后,大家都不出去玩了,买来信纸,趴在宾馆的床上,搜肠刮肚地写着这份报告,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相互讨论一阵。
  因为学费里包括了住宿费和餐费,每天的出差补贴就是纯利润了,大家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倒省下很大一笔钱,在培训结束后,赵小禹利用这笔钱,组织大家狠狠地玩了一天。
  几天下来,赵小禹在这些人中的威信就树立了起来,大家再不敢小瞧这个小领导了。
  这小东西脑子里的弯弯可多着呢,嬉皮笑脸起来,让你哭笑不得;忽悠起人来,让你热血沸腾;发起脾气来,让你战战兢兢。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说的就是他。
  回到黄水县,赵小禹问李晓霞:“那本书打完没?”
  李晓霞摇摇头,说没打完。
  “打了多少字?”
  “三万七千字。”李晓霞看了看文档上的字数统计说。
  “我们出去整十天,”赵小禹拿过计算器按着,“平均每天打3700字,每小时是462.5个字,每分钟是7.7个字,这速度太差劲了!”
  “账不是这么算的,”李晓霞争辩道,“我是初学,开始一两天只能打几百个字,后来手速慢慢快了,现在一分钟能打二十多个字。”
  “所以你觉得,我让你打字没用?”赵小禹趁机问道。
  李晓霞惭愧地低下了头。
  赵小禹把刚收上来的五份学习总结甩给了她:“把这些也打了!”
  通过两次出差的相处,赵小禹觉得李晓霞简直一无是处,本不想让她来新公司的,但赵丁旺却坚持要让她来,除了“人是你找的”原因外,还说:“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领导!”
  上学时,赵小禹无意听到高美娥的老公王校长给老师们训话:“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二者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前孙桂香也说过:“烂坯不烂墙!”
  这是农村的一句俗语,也是经验之谈,从墙上拆下来的土坯,十有八九都损坏了,但是通过胶泥的粘接,就能砌新墙,再抹上泥,和好坯子砌的墙质量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意思是说,没有不合格的材料,只有不合格的工匠。
  赵小禹细思李晓霞的情况,她以前在两个地方当过服务员,人家不可能白白地养活她,为什么别的老板能用她,自己就用不了她?
  想着想着,豁然开朗,他给她的起点太高了,就像一个掏粪工人,忽然一步到位当上了大领导,没有了具体工作,自己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以为大领导真的无事可做,只要想方设法地把公家的钱,搞到自己的腰包里即可。
  所以,赵小禹就想让她从最底层做起,她比较适合干点具体工作。
  总之不能让她闲着,越闲越没用,越没用越闲,糟蹋公司钱财不说,还可能害了她这个人,所以就让她练习打字,就算有一天离开了公司,也有一技傍身。
  但李晓霞却不认为这是格外的恩宠,反而还觉得赵小禹是在故意给她穿小鞋,她拿起那厚厚一摞手写的学习总结,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是愁眉苦脸的。
  赵小禹有些生气,敲着桌子说:“这可是他们五个人辛苦了几夜写出来的,都是这次培训的精髓,你不仅能用它们练打字速度,还能免费学习,你有什么不高兴的?”
  “我没有不高兴,我这就开始打。”李晓霞拿着那摞纸走了,心里却委屈极了,你们快活完了,却让我擦屁股,我不要免费学习,我也要出差!
  小酒瓶生产出来了,由瓷都运到黄水县,直接送到酒厂的生产线上灌装,封口,贴标,装箱,入库,一切手续办理齐全,然后由销售员领走,摆放在饭馆的餐桌上。

  第一步基本没什么难度,因为是售完结账,饭馆不存在压货风险;因为给饭馆制作了精美的酒篓和筷篓,又有不低的提成,饭馆老板都欣然接受。
  有个别不太乐意的,耐不住销售员的说服,最后也都留下了。
  赵小禹给五个销售员每人划分了一片区域,一定要保证每家饭馆的每张餐桌上都有“喝点小酒”。
  这五个销售员是赵丁旺亲自招来的,本来就有一定的销售天赋和经验,加上十天的学习洗脑,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他们不仅是销售员,还是送货员,他们没有先进的装备,只是每人穿着一套印着“喝点小酒”字样的工作服和半袖衫,骑着一辆车把上栽着“喝点小酒”字样广告牌的二八自行车,驮着酒箱,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
  很快,“喝点小酒”就铺满了县城小饭馆的餐桌。
  第二步,就是将餐桌上的酒送进顾客嘴里。
  赵小禹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走访这些饭馆,一来检查销售员的布货情况,二来询问一下老板,“喝点小酒”的受欢迎程度。
  有时以总经理的身份当面询问,有时伪装成顾客,观察顾客的反应。
  饭馆老板的回答往往是:“有人喝。”
  或者是:“还不错。”
  赵小禹观察到的结果是,凡是进店的顾客,不管喝不喝,都要拿起瓶子看一看。
  多数男士一坐下,就立马来了兴趣:“呀,喝点小酒!”
  赵小禹很满意,至少达到了他免费做广告的预期。
  只要第三步做好了,这款酒的销路就算打开了。
  第三步就是人们对于酒的喜好程度,如果喜欢,就能长久做下去;如果不喜欢,那就是一锤子买卖。
  这就看赵丁旺的酿酒水平了。

  https://www.biqugebar.net/20019_20019666/161614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