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好地活 > 第155章 特殊的“法事”

第155章 特殊的“法事”


赵小禹做传销是公开的事,新建队的人都知道,那时孙桂香还成天向队里的人炫耀自己的儿子多么有本事,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经理。
  后来电视上说传销是违法的,队里的人就幸灾乐祸起来,纷纷跑到孙桂香面前,传说各种听到或编造的新闻,比如哪里有人搞传销,被判了几年云云。
  尤其是那帮女人,打着向胡明乐请教织毛衣针法的旗号,过来向孙桂香打听情况,假装安慰一下她,趁机炫耀一下自己的儿子,寻求一下心理平衡。
  城里的孩子喜欢拼爹,农村的女人喜欢拼儿子,自己的儿子没本事,就希望别人家有本事的儿子出点什么事才好。
  这时候的孙桂香哪有心情和她们斗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给赵小禹打过几次电话,赵小禹似乎并没有引起重视,说国家只是禁止,并没说犯法,她便亲自来县里了,不管犯不犯法,她都要阻止她继续做下去。
  国家就好比是一个大家庭,所有的禁令就像家长要求孩子的若干个“不准”,孩子无意犯了,未必责罚,但不责罚未必就证明孩子做的是对的,船到江心补漏迟,总有一天,小错会养成大错,原本批评两句就能解决的事情,最后不得不动用拳脚,抄起棍棒。
  下了班车,孙桂香打了辆三轮摩的直奔三中对面赵小禹的住处,发现他不在家,顿时慌了,去院门口的小卖部打了赵小禹的手机,确认他安然无恙,这才略微放下些心。
  从市里回县城,尽管通了油路,但班车也要走一个多小时,在这期间,孙桂香还是提心吊胆,见不到儿子的每一刻,都心似煎熬。
  她去三中把陈慧叫出来,听到陈慧说“我九哥好像心情不好”时,就更慌了,这孩子从小天不怕地不怕,从来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一定是遇到大事了。
  她又把陈慧教训了一顿,说她无用,不能管住点她九哥,陈慧觉得自己冤死了,但还是返回校园,向老师请了假,借了赵筱雨的手机,以备不时之需。
  陈慧又给赵小禹打了个电话,确认他在回县城的班车上,便和孙桂香回到赵小禹的住处,赵小禹后来给孙桂香、陈慧和金海每人配了一把家门钥匙,以免他不在时,他们进不了门。
  两人等了两个多小时,赵小禹才晃晃悠悠地回来了,腋下夹着一叠白纸。
  他把白纸摊开在桌子上,每页上面都打印着“传销骗局,血流成河,珍爱生命,远离传销”十六个血红的大字,他告诉妈妈和妹妹,他不再做传销了,而且去过派出所,警察说他无罪,只要以后不做就行了。
  孙桂香还是担心,劝他把挣来的那些钱还给人家,或者交公,免得以后公家找后账。
  赵小禹不同意:“妈,有些人你八匹马都拉不回来,他们不是不懂,就是坏,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别人死活,你把钱退给他们,他们也不会把钱退给受害者的,倒不如我用这些钱做点正事。”
  他拿起一张白纸,拍了拍上面的红字,“我先把这些广告到处贴一贴,我还印了一万张传单,传单上详细写了传销的十大害处,只是人家要传真到西安的印刷厂去印,印好了再让班车捎回来,到时候我天天站在街上发传单。把这一万张传单发完,我就彻底不干了。”
  这是赵小禹坐在班车上时想到的办法。
  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也就意识到自己挣到的那些钱不干净,难免心虚,他开始也想过要把那些钱退还给下线,并说服他们收手,便和几个有手机的下线通了电话,但他刚提出自己不干了的想法时,就遭到对方的极力反对,甚至连叶春梅和杨建国也觉得他退出了可惜。
  原来他们比谁都清楚传销害人的本质,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不像赵小禹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单纯无知的毛头小子,他们的认知和魏巧梅如出一辙,只要自己挣钱就行。
  他们反过来还劝赵小禹不要退出,奉承他天生就是搞传销的料,将来一定能升为蓝钻经理,甚至能成为传销界的巨头。
  赵小禹于是改变了想法,与其去拉那些自愿跳入火坑,还享受其中的人,倒不如去挽救那些在火坑边缘徘徊的人。
  他不再打电话了,沉下心来构思着传单上的内容,等回到黄水县,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稿就在胸中完成了。
  他的作文水平还行,毕竟他的语文老师是美丽动人的高美娥,加上引用了昨晚那则专题报道里的一些词句,他觉得这份传单应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找了个电脑工作室,花了几百块钱,打了几十张广告,印了一万张传单,还在传单最下面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表示愿意和社会各界人士做深度交流,做完这一切,他的心情再一次舒畅起来。
  曾经在电视中看到,有人害死了人,就要请道士做法事超度亡灵,当时他觉得很愚蠢,现在却理解了他们的做法,他们其实不是在超度亡灵,而是在驱散自己内心的鬼影,他贴广告,发传单,也是另一种“法事”,另一种超度,那一张张广告,一份份传单,就是道士手中的“符咒”。

  陈慧激动地拉住赵小禹的手说:“九哥,我崇拜死你了,你总是能让人大吃一惊,我放学后也帮你贴广告,发传单,一定要叫上我!”
  孙桂香却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她不关心别人受不受害,只关心儿子的安危,兀自忧心忡忡。
  孙桂香走后,赵小禹便开始张贴广告,和当初张贴“招聘启事”一样,到处贴,宣传栏里,公厕里,路灯杆上,商场门口,汽车站,火车站……
  传单终于印回来了,赵小禹又投入到发传单的工作当中了。
  每天放学,陈慧也兴致勃勃地来帮忙,不过不逐门逐户地往门缝里塞了,而是站在闹市区,见人就发,发完还要说一句:“记得要多多宣传噢!”
  后来赵筱雨也加入了,她和赵小禹还是不对付,要么不说话,一说就吵架,一个要账,一个赖账,但也不影响发传单的速度。
  一万张传单很快就发完了,其后赵小禹经常能接到一些电话,多数是些正在犹豫要不要加入传销组织的人打来的,想仔细了解一下情况,赵小禹便以“过来人”身份,耐心地劝他们放弃。
  当然也有传销分子打来的,试图说服他停止给传销事业“抹黑”的行为,甚至恐吓他,赵小禹也不怕,每每和他们对骂半天。
  这天,赵小禹接到了叶春梅的电话:“小禹,你现在能来我这儿一趟吗?姐找你有点事!”

  https://www.biqugebar.net/20019_20019666/161614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