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好地活 > 第87章 住校生活

第87章 住校生活


回到宿舍,宋玉柱歪着脑袋问:“高老师找你干什么?”
  “说了说学习上的事。”
  “她办公室有床没?”宋玉柱的表情带着点猥琐,嗤地一声,吹出一个鼻泡。
  那时宋玉柱至少十四岁了,然而他却能随时随地吹出漂亮的鼻泡,可见他的脑子是不怎么好用的。
  事实上,他不仅脑子不好用,身体好像也有点残疾,脑袋总是在左面的肩膀上耷拉着,带动着全身也有些歪,但偶尔也能直起来。
  赵小禹忍着怒气瞪了他一眼:“关你屁事!”
  宋玉柱不识趣,继续问:“你睡她的床没?”
  赵小禹提起一只脚踹了过去,骂道:“滚你妈的!”
  宋玉柱大笑着躲开了,一得意,又吹出一个壮观的鼻泡。
  赵小禹从此开始了住校生活。
  说实话,住校的体验很差。
  每间宿舍有两个大通铺,每个铺上挤着十来个人,人挨人,肉挨肉,说得夸张点,翻个身都得喊“一二一”,同步动作。
  挤还好受些,难受的是气味。
  都是农村上来的,没有洗澡的条件和习惯,自身的体味、口气、脚汗味、青春的荷尔蒙气息,偶尔谁再放个屁,各种味道的混合,可想而知是何等的异香扑鼻。
  二是吃饭问题。
  按理说,河蒲地区盛产白面,如果不上学,无论如何也饿不着,但要上学,要上那所全乡唯一的中学,就非挨饿不可。
  挨饿不是因为饭不够吃,而是因为学生们不认真吃,实在太难吃了。
  馒头太硬,瓷实得像快要干结的泥疙瘩,嚼半天才能艰难地咽下。
  如果做为同学之间打闹的远程武器,倒是十分有用,轻便,坚硬,扔得远,瞄得准,打得疼,事实上,学生们就是这么干的。
  他们边吃边玩,撕下一块馒头扔进嘴里嚼着,再撕一块打向“敌人”,而“敌人”同样用馒头还击。
  每到吃饭时,馒头炮弹就满宿舍飞。
  他们一边挨着饿,一边浪费着粮食,这可能就是青春吧。
  相比坚硬的馒头,更难入口的是水煮白菜汤,加几根粉条,一两块豆腐,一两块土豆,上面飘着点油花花,单论材料,似乎还让人挺有食欲,可是经由食堂的大师傅们组合起来就散发着一股令了反胃的泔水味。
  赵小禹周末回家向孙桂香诉苦,孙桂香用同样的材料熬了半锅同样的汤,尝了尝说:“这不挺好的嘛!”
  赵小禹苦着脸说:“你做的是挺好的,可他们做的就难吃!”
  孙桂香又多次尝试,最终也没能做出和学校同款的汤来,所以她认定赵小禹就是为了不想上学找借口。
  赵小禹不得不承认,学校的大师傅虽然做饭难吃,但必有独门秘籍。
  这种秘制菜汤,于学生们而言,其实可有可无。
  他们把汤里的粉条、土豆和豆腐挑着吃了,剩下的就全倒了。
  当然,如果带一瓶辣酱肉酱,或抹在馒头上,或拌在汤里,味道就全然不同了。
  勤劳的孙桂香每周都要炒两瓶肉酱,赵小禹和金海各拿一瓶,但赵小禹天生大方,好东西从来不独享,给这个挖一勺,给那个挖一勺,一瓶肉酱最多一天就吃完了,所以他大部分的时候还是要吞咽干涩的馒头和寡淡的汤。
  那次谈话对赵小禹的影响很大,他再面对高美娥时,不会心猿意马了。
  高美娥也再没穿过裙子,每天都是一身正装,一脸素颜,为了这帮青春期的懵懂少年,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青春。
  那时那地的中考有六门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所以学校也将这六门课列为主科,其他类似于生物、地理、历史等都是副科,虽然排了课程表,但往往都让主科占了。
  初一还没开物理和化学,只有语数英政四门课。
  (作者注:可能地域不同,开设的课程存在不小的差别。)
  赵小禹误了十来天的课很快赶了上来。
  正如高美娥所言,他的脑子极好,只要用了心,成绩就能提上来。
  住了校以后,整天无所事事,赵小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
  开始他只是不想落在何锐平和宋玉柱之流的后面,那样就太丢人了,别说对不起高老师,连自己都有点对不起了,不曾想,学着学着就学进去了。
  开始他只是喜欢高美娥教的语文课,慢慢地就对别的学科也产生了兴趣。
  数学老师孙平是个绵绵善善又风趣幽默的年轻后生,留着小平头,戴着一副茶色眼镜,嘴角时时露着一丝狡黠的微笑,赵小禹格外喜欢他。
  他讲课不按套路,不像别的老师那样工工整整地写板书,他的思维很跳跃,前一刻讲这个,下一刻却讲开了那个。
  他上完课的黑板简直没法看,乱七八糟,懒得中途擦黑板,就把字写在字缝当中,然后画一根拐弯抹角的长箭头通到原题上。
  很多同学反映听不懂孙平讲课,赵小禹却觉得这种讲法非常适合他,孙平总是能把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题讲得妙趣横生,相比之下,小学那些老师才不会讲课。
  孙平是住校老师,每天放学,赵小禹就拿着课本去他办公室问题,孙平也很有耐心,每每认真解答,他很欣赏赵小禹的理解能力,给他讲题很省力,不用刻意尝试不同的方法。
  他每讲完一题,就冲着赵小禹得意地抿嘴一笑,仿佛在说:我厉害吧!
  赵小禹也得意地点头一笑,仿佛在说:我也很厉害吧!
  没用多久,原本对数学最头疼的赵小禹却成了数学尖子,理解能力令其他同学五体投地,每节课上,孙平必要提问他,他也必能不负重望。
  数学通了,一通百通,仿佛学武的人打开了任督二脉,学什么都无比轻松。
  这当然要感谢住校生活,那些家住得近的,原本学习好的跑校生很快和住校生拉开了差距。
  每天三个小时的晚自习,四十分钟的晨读,就是住校生致胜的法宝。
  某个周末,赵小禹回家看见孙桂香正蹲在炉口前,用一缕废纸引火,他急忙跑过去,抢过那缕废纸,在炉台上扑面火,展开了说:“就是它,秘籍,武林秘籍!”
  孙桂香被他吓了一跳,嗔怪道:“你疯了!”
  赵小禹激动地说:“妈,把金海初一用过的课本、作业本、笔记本全给我!”

  https://www.biqugebar.net/20019_20019666/161615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