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好地活 > 第32章 家访

第32章 家访


晚上写作业时,金海仍是排斥着赵小禹。
  赵小禹坐在炕桌前,金海则搬了只高凳子坐在炕棱前,把水泥炕棱当成桌子,这样就需要同时点两支蜡烛。
  孙桂香正要发火,赵大顺止住了她:“没事没事,不就是多费一根蜡吗?”
  睡下后,金海刻意和赵小禹分开一段距离,但他迟迟睡不着,翻来覆去,被子呼呼地扇着风。
  同样睡不着的还有赵天尧,他中途起来两次,去听儿子的房。
  第一次没什么动静,他以为两人总算消停了。
  到了半夜,又去听了一次,搞得比昨晚都激烈,都能听到炕板的咚咚声,不知是怎么弄出来的。
  他在心里长叹一声:“完了完了,这事还能天天做吗?顶饭吃啊!”
  但当他第二天起来时,见孙桂香在外屋擀着面,炉膛里的火烧得正红,锅里煮着黄灿灿的肉臊子,香气在屋里弥漫,他却又是另一种想法,还得是有个女人啊!
  不怕笑话地说,赵家几乎不吃面条,嫌麻烦,远不如烙一张锅盖大的干烙饼省事。
  当地有句俗语,条子省,疙瘩费,要吃烙饼须卖地。
  意思是说,面食里面,面条是最省面的,小小一碗面,做出的面条就够一家人吃;烙饼是最费面的,至少每人要吃一碗面的烙饼。
  但赵家宁愿吃最费面,又干涩难咽的烙饼,也不愿吃最省面,又爽滑可口的面条,只因太麻烦,费时又费力,和面、醒面、擀面、切条、下水煮,还得准备臊子。
  这就是女人的智慧和耐力,她们总是能用最少的成本,创造最优质的生活,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
  赵天尧进了东房,赵大顺还在呼呼大睡。
  “起吧,都起来了,就差你一个了!”赵天尧喊道。
  赵大顺嘟囔了两句,拉起被子蒙住了头,继续呼呼大睡。
  日子照旧。
  赵小禹听说,武家的五女子武玉凤退学了。
  写诗事件的第二天,她就退学了。
  过了几天,高老师要去赵小禹家家访,赵小禹自然欢迎。
  真是难为了这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当天放学,她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横梁上驮着金海,后座上驮着赵小禹,沿着建团渠的渠坝颠簸了十来里,到了新建队。
  正赶上吃饭,高老师倒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脱鞋上炕,坐在炕桌边。
  赵天尧和赵大顺却有点难为情,一是因为高老师年轻漂亮,二是因为她是俩孩子的老师,不知该以何种礼节接待她,不知说什么话合适,所以基本都是孙桂香和她聊天。
  高老师首先向三位家长汇报了赵小禹和金海的学习情况。
  “……他俩都不错,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班长;一个爱学习,一个热心肠,你们家长就放心好了……”
  然后询问两人在家里的表现。
  赵大顺说:“小禹就是跳,倒也不算太坏,从小没娘,野惯了,你们老师多担待些。”
  高老师说:“怎么能说坏呢?赵小禹挺好的呀,学习虽然不算太好,但也是中上等,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各方面都挺不错的。我当时只是觉得他比别的同学大一些,就指定他当了班长,计划着后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重新选举,现在看来,他很称职,不用重选了……”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赵小禹放走叶春梅那件事上。
  赵大顺不好意思地说:“丢人啊!”
  “丢什么人?”孙桂香白了他一眼,“小禹就是心眼儿好,怕那姑娘受罪。”
  赵天尧叹息一声:“白瞎了那么多的钱!”
  高老师说:“大爷,你别这么说,小禹做得对,买卖人口是犯法的,是要坐牢的。将心比心,假如那是你的姑娘,被人卖到山沟沟里,你是什么心情?钱丢就丢了,丢了还能挣回来;德行没了,就永远找不回来了。我觉得小禹很棒,这事做得很对,我为他骄傲!”
  说起武家的事来,赵天尧很激动,眼眶中泛着泪花。
  “高老师,你是当时不在场,没看见那个情况,武家几十口人堵在门口,拿?头的拿?头,拿镰刀的拿镰刀,四五尺长的铡草刀都亮了出来,要卸小禹的胳膊和腿,逼得我和他爸给人家下跪磕头,啊呀呀,高老师,我当了十几年的兵,眼睛都打瞎了,什么时候给人说过软话?头可断,血可流,骨气不能丢!可是还不行,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把枪拿出来,放了一枪,他们才撤走。”
  说着,他解开衣扣,给高老师展示身上的几处伤疤。
  “这都是子弹打的!我九死一生,把敌人赶跑了,现在却连自己的孙子都保护不了!”
  高老师面色凄然,说:“难为你们了,但是大爷,我相信,时代在进步,好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坏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好人能得好报,坏人能受到惩罚。”
  饭吃完了,家访也进行完了,高老师要走,说:“赵小禹,你带我去一趟武飞龙家。”
  赵大顺立刻警觉起来:“你去他家干什么?”
  高老师说:“武飞龙的姐姐武玉凤不是退学了吗?今天我说我要去新建队家访,武玉凤她们班的班主任让我给武玉凤捎句话,劝她回去继续上学,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惩罚,但上学是她的权利,没有人能剥夺。她马上要上初中了,现在退学,可惜了,听说她的学习还不错,别一时冲动,毁了前途。”
  赵大顺问:“武玉凤犯了什么错误?”
  高老师看向赵小禹,见他低头不语,神色闪烁,料到他没把学校发生的事告诉家人,便说:“没什么大事,老师批评了她几句,她就不念了。”
  赵小禹领着高老师走在村路上,向他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高老师很是善解人意,她知道武家和赵家矛盾颇深,如果赵小禹领她去武家,恐引起误会,便说:“你给我指一下他家就行,你不用过去了。”
  走了一会儿,望见武家,赵小禹便指给高老师,自己返回家去了。
  他天不怕地不怕,但还是怕武家。
  那天下午,高老师去武家具体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赵小禹不得而知,他只知道,就在第二天,武家的二媳妇王翠萍死了,吊死在自家院门外路旁的一棵大树上。

  https://www.biqugebar.net/20019_20019666/161615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