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好地活 > 第30章 两首诗

第30章 两首诗


不得不承认,“民间出高手”绝不是一句虚言。
  在那个知识和财富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和地区,总能出一些文采斐然的诗言绝句。
  而且这些作者不图名,不图利,只为博君一笑,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在赵大顺娶了孙桂香的第二天,在建设小学的露天黑板上,在那块曾经记录赵小禹舍己救人事迹的黑板上,就出现了这样两首诗。
  一首是:
  建设有个孙桂香
  年年都要换新郎
  大锤已随阎王去
  大顺何时一命亡
  另一首是:
  建设有个孙寡妇
  见了男人就脱裤
  只要爬上她的肚
  十人九马留不住
  金海今天情绪不高,一路没和赵小禹说话。
  赵小禹倒兴致很高,不停地逗金海,金海骂他,他也不恼。
  两人到了学校,见很多学生围在那块黑板前面,便凑了过去,见黑板上原来的字被擦掉了,换成了两首诗,字写得歪歪扭扭。
  两人识字不多,并不能把两首诗全部念下来,只是看到了一些字眼,意识到和自己有关。
  有个高年级的男生,背着手,摇头晃脑地把两首诗念了一遍,逗得旁边的学生哈哈大笑。
  他们一边笑,一边看着赵小禹和金海。
  女生害羞,掩着嘴叽叽咕咕地笑,有的则跑了。
  金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撒开腿跑了。
  赵小禹吼了一句:“谁他妈的写的?”
  学生们说,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来时就有了。
  赵小禹跑回教室拿了板擦过来,正要擦掉那些字,见高老师和金海匆匆地跑了过来。
  金海还在哭着。
  高老师看完那两首诗,气得花容失色,问在场学生是谁写的,学生们都说不知道,一个个地溜走了。
  高老师对赵小禹说:“不要擦,你去把校长叫过来!”
  赵小禹叫来校长,校长更是怒不可遏,说一定要找出元凶,从重惩罚。
  这还了得,堂堂校园,竟然出现了如此低俗露骨的黄色文化。
  当即打了集合铃,把全体学生召集到操场上。
  校长声色俱厉地说:“我希望那个人能主动站出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一旦被我们查出来,定斩不饶!同时也希望知道的同学积极举报,知情不报,也定斩不饶!”
  前两节课索性不上了,各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逐个辨认笔迹,但最终没能辨认出来。
  那两首诗应该是高年级的学生写的,重点嫌疑是新建队的人,但笔迹都不匹配,很有可能是用左手写的。
  一年级的学生直接排除,别说他们编不出那样的诗,就是那些字,他们也认不全。
  第三节课正常上,金海的情绪总算平稳了下来。
  赵小禹喊了一声“起立”后,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进来教室的不只有高老师,还有校长,还有几个男老师。
  高老师几步走上讲台,并没有像平时那样温柔可亲地说一句“坐下”,而是用威严的目光扫了一遍教室,然后拿起用红柳条做的教鞭,在讲桌上狠狠地抽了一下,用力过猛,教鞭片了茬,木屑纷飞。
  同学们吓得哆嗦了一下。
  高老师喊道:“武飞龙,站出来!”
  武飞龙是新建队武家的第五个儿子。
  武家一共有十个子女,多数已成年,在建设小学上学的有两个,除了一年级的武飞龙,还有六年级的武玉凤,是武家的第五个女儿。
  武飞龙侧移一步,站在过道中。
  校长问:“你就是武飞龙?”
  武飞龙嗯了一声,神色慌张。
  校长说:“来,过来!”
  武飞龙犹豫了一下,走到校长面前。
  “你叫什么?”校长又问。
  “武飞龙。”
  “你还飞凤呢!”校长怒喝一声,突起一脚,将武飞龙踹倒在地。
  校长是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他本身也是一个农民,文化不高,性子野蛮,打起学生来从不手软,像打贼似的。
  那年月的农村学校,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家长从来不干涉,有时还会鼓励老师:“好好打,替我管教管教!”
  那时的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没那么脆弱,挨了老师打也从不对家长说,对他们来说,那是很丢人的事。
  同学们吓得胆战心惊,但谁也不敢说话。
  “那些东西是不是你写的?”校长喝问道。
  武飞龙从地上站起来,摇摇头:“不是。”
  “那么是谁写的?”校长上前几步,抢起手臂,左右开弓,两个耳光把武飞龙抽得在地上转了几圈。
  武飞龙站稳脚步,仍是摇头:“我不知道。”
  “不知道是吧?不承认是吧?嘴硬是吧?那我就打到你承认,打到你嘴软!”校长又踹了武飞龙一脚,“都有人看见了,还给我抵赖!”
  那几个男老师也走了过去,把武飞龙逼在教室后面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个横眉立眼的。
  高老师又用教鞭抽了几下讲桌:“武飞龙,老实交代吧,你赖不过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一个男老师说:“还得打!”
  武飞龙终于服软了,说:“是我写的。”
  “你和谁写的?”校长问。
  “我自己写的。”
  “看来还是缺打。”校长又一脚踹过去,武飞龙跌倒在墙角的炭堆上。
  他挣扎着站起来,料到不容易蒙混过关,终于供出了同伙:“我和我姐写的。”
  校长等人又去“抓捕”了六年级的武玉凤。
  姐弟俩供述,其实那两首诗是武家人共同编的,他们俩只是负责往黑板上抄了一下,原因是武家人恨赵小禹。
  高老师不解:“赵小禹才多大点啊,怎么就把你家人得罪了?”
  武家姐弟不知轻重,只得说了实话,说他们的二嫂是从南方买来的,赵小禹替她给老家寄了一封信,差点让她逃走。
  高老师激动地说:“这个小不点厉害啊,年纪轻轻就干了这么一件大事,干得漂亮!”
  一个老师说:“何止啊,听新建队的学生说,赵小禹他爸去年也买了一个老婆,还没成婚,就让赵小禹给放了,还给带了钱,带了干粮,送到了村外,把他爸气得没让他上学,要不他怎么今年才上学呢?后来他爸没办法,才娶了金海他妈。”
  高老师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地说:“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https://www.biqugebar.net/20019_20019666/161615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