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原天录 > 第一章 清风宗韩束儿

第一章 清风宗韩束儿


韩束儿自幼家贫,八岁个头还没人家五岁的孩童高,母亲又得了痨病,干久了农活就喘。父亲韩三平看着娃子日渐瘦弱的身板,咬着牙留下孤儿寡母离开了家,去了附近大县城打些短工。在外面风餐露宿,半年回一次家,把赚到的打工钱丢下,又赶往县城。

        这日韩三平看到一大群人在县城一处大宅子门口围观,打听了半天,才知道有道门招收童子,帮助山门打杂。韩三平鹤立鸡群一样和一群半大的孩子挤成一排,想去询问情况,边上人戳戳点点,羞的眼珠一直看着鞋面走。排了一上午,轮到了自己,主试官是个慈眉善目的老道,看到韩三平,扑哧笑了起来。

        “这位善主,清风宗招收打杂童子,你年龄太大了,还是去别的宗门试试吧!”

        韩三平支支吾吾,憋了变天终于开口。

        “仙长大人,俺家穷,娃勤快,啥活儿都做。只要有口饭吃,能送来不?”

        “胡闹!清风宗又不是慈善机构,哪能随便招人。快走开,下一个!”老道不耐烦了,就要轰人,哪知道韩三平扑通就跪下了。

        “仙长大人,俺家远,孩子没带来,娃一天天瘦下来,您就可怜可怜收留吧。”

        排在后面的孩童们催的紧,要去报名,前面这汉子却赖着不起身,老道看着这位汉子能为孩子着想,不忍心再赶走,说道:“你以为随便谁家的孩童,清风宗就收留,那需要有仙根的底子才行。这样吧,此次清风宗招收打杂童子名额不少,我要在这县城呆三天,你要是能带着孩子及时赶来,通过了测试,这名额里面给你娃留一份。”

        韩三平千恩万谢,扭头就往家方向跑。怕耽误了时间,一路上都不敢歇息。还好,半路上碰到同村的韩二驾着马车去县城办事,韩三平把打了仨月的工钱硬揣给了韩二,马车转了头往村子里赶。

        韩三平跑回家,没找到韩束儿。又往自留地里去寻,刚好韩束儿在帮他娘干农活。跟老婆说了大概后,拉着韩束儿就跑到村头。

        韩二也算仗义,在村头等了,见到爷俩来了,赶忙催。爷俩跳上马车后,韩三平心才算落了地。

        到了县城,天色已晚,人家清风宗报名处老早关了门。爷俩就在大宅子门口坐下了,韩三平从怀里掏出面窝窝掰成两半,大的一半给了韩束儿,韩束儿也饿了,拿起来就啃。就这样爷俩迷迷糊糊靠了一夜,等到天明。大宅子大门吱呀呀打开了,还是昨天的老道,在指挥俩壮汉搬着桌子出来,看到老道,韩三平赶紧带着儿子过去打招呼。

        老道记性还算不错,一眼就认出了韩三平,笑呵呵说别急别急,等把椅子放好后,就让韩束儿伸出左手,然后凭空摸出来个圆盘。

        这爷俩哪见过这阵势,莫非仙长会变戏法。还没来及多想,道长就吩咐韩束儿把手掌贴上圆盘。韩束儿抬头看了看爹,韩三平赶紧点头,小家伙掏出来瘦弱的右手就要放上去。

        “另一只手!”道长乐了,这孩子左右不分。

        韩束儿慌忙换了左手,放在圆盘上,只见圆盘飞速旋转起来,最后分出四根指针,指向各处。

        “可惜了,是个四灵根,这孩子灵根太差!”

        一听说孩子差,韩三平心中咯噔一下心脏乱跳起来。

        “这样吧,清风宗缺少多名采药的童子,老夫就做回主,收了这孩子,一会儿你们收拾收拾,孩子留下吧,你看行不行?”老道抬头问了问韩三平。

        父子二人千恩万谢,这还要怎么收拾,韩三平掏出来十几枚大钱和两块面窝窝,就往孩子兜里塞。

        两天后,韩束儿在他爹的目送下,跟着马队去了清风宗。

        老道是清风宗外门外联管事,法号炫清道长,安排了韩束儿到了外门灵药房,又跟灵药房管事炫烨道长打了招呼,韩束儿就做了炫烨道长的弟子,这一做就是三年。

        这天天不亮,炫烨道长就把几十名酣睡的药童喊起来。

        “娃娃们呐!最近灵药宗部分灵药断了货,催咱们催的急。每人去膳食房领了半个月的口粮,然后带上药篓和药锄,前往蓝琅山采药。药单子都在药篓里面,但大家切记,不足五年的别采,都清楚了吗!”炫烨道长问道。

        “知道了!”几十名采药小童子住在一个大通铺里,异口同声地喊起来。

        像这种半夜就喊起来干活的情况,三年来最少七八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主要还是蓝琅山比较远,晨间采药效果最好,所以炫烨道长才催促大家早早动身。

        韩束儿迷迷糊糊去了膳食房领了半个月口粮,看样子这次任务是采半个月灵草。然后又去了灵草房领药篓和药锄,稍微看了看药篓里的药单子,就和大通铺比较要好的三个人一同出发。

        这次采药任务是收集八种五年以上的灵草,三年下来也积累不少灵草知识,感觉这次任务不轻松。

        四个人出了宗门就往蓝琅山赶,刚走了半个时辰,沐小鱼就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再也不肯起来。李兰丘上前搀扶,沐小鱼耍赖躺在地上。张琴音左手恰在腰盘,右手指着沐小鱼直喊赖皮鱼。

        首.a发)

        这三个人都是韩束儿在大通铺结识的好友,物以类聚,四人年龄相仿,十一二岁,都是穷苦家的孩子。韩束儿能吃苦,李兰丘稳重,沐小鱼狡黠,张琴音清纯。

        闹了一会儿,大家肚饿,从药篓里拿出了白米团子和水壶,一同吃了起来。

        韩束儿见大家都吃饱后说道:“小鱼,咱们要抓紧,要不今天早上晨雾散尽,灵草灵性会少一些。”

        “小束儿,就你勤劳,你见哪棵灵草最终归了你,做多做少不还一个样!”沐小鱼就是不起来,但这话说的有道理,李兰丘和张琴音纷纷点了点小脑袋。

        其实,莫说这三个小童子,整个大通铺里的孩子们又有几个像韩束儿一样勤劳的,都是做尽面子活。就说采药,他们三个加在一起都没有韩束儿一人采得多。为此,大通铺里的好吃懒做的孩童没少揍过韩束儿。当然炫烨道长决不允许药童们相互攻击,所以孩子们打架都不敢下死手,顶多就是些皮下伤。

        但韩束儿从小就帮娘做农活,过惯了苦日子,现在在清风宗顿顿都能填饱肚子,隔三差五还有肉汤吃,半年还有例钱,对现状非常满意。三年下来,吃胖了点,也高上不少。所以韩束儿对同伴的打骂,从不计较,每年都拜托炫清道长给老家送例钱,虽然不多但能减轻父母的担子,很满意在清风宗的生活。

        “你们不走,我可先走了啊!”韩束儿扛起药篓,抓着药锄,想在晨雾散去前赶到蓝琅山,看看有没有收获。见同伴都赖着不起来,韩束儿扭头就走。

        赶了两个时辰的山路,终于爬上了蓝琅山的山脚,天都大亮了,好在蓝琅山地势高,晨雾散去的慢,也来不及歇息,就趁着薄薄的晨雾,开始寻找灵草来。

        蓝琅山是清风宗的地盘,虽说山名蓝琅,其实因该算上蓝琅山系才对。大大小小的山脉连绵起伏,因下面的蓝琅县城,而得了山名。

        晨雾眼看要散尽,韩束儿加快了步伐,双眼扫描山体间的灌木丛,就在前面杂草堆里,一棵灵草似乎在吸收薄薄的晨雾。韩束儿赶了过去,放下药篓蹲下去还没来及辨认,就听到身后传开一位年轻人的声音。

        “这棵常青草恐怕有六年份了吧,这位小哥,看你这身打扮,莫非是宗门弟子?”

        韩束儿慌忙回头看,只见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站在身后,身上的衣服样式从没见过,正笑兮兮看着自己。

  https://www.biqugebar.net/22_22274/87673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