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故事长卷.六祖惠能 > 第41章 ? 第41章 苦乐年华(6)

第41章 ? 第41章 苦乐年华(6)


生活在城里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山野的生活,孤单、寂寞,冷清……然而,惠能却不这样认为。

        惠能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有过在广州、合浦等城里的经历,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极为敏感。何况,前些日子,他无意之中在山中和猎人的对话中,领悟到了“境由心生”的真谛……因此,他作为一个常常与山打交道的  “山里人”,感到山中的日子和城里的日子相比,山中的日子有不一样的精彩——

        清晨,踏着露珠行进在曲曲弯弯的山路上,犹如置身诗情画意之中;晌午,山下炊烟升起,唤醒心灵寻觅归途;狂风暴雨不期而至,恰似人生之变幻无常;路途坎坷山重水复,宛若命运之轮回漂零;历经烈日照射,收获天道之精华;耳闻鸟语虎吼,感受大山之神韵……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皆为我伴侣……

        一个大雾弥漫的朝早,惠能爬上一株大树,正欲挥刀砍树上那杈干枝时,抬头之间,忽然看见不远处那座云雾缭绕的山峰上,站立着一个巨大的身影,矗立在高耸的峰颠,顶天立地,仰观九天星辰,俯瞰江山如画;笑看风云变幻,谛听江河奔流……

        此时,一轮朝阳,冲开迷雾,喷薄而出,一缕霞光从云缝里迸射出来,恰巧照射在这个巨大、高峻、挺拔的身影上……

        飘忽不定的红光,显得格外突兀,格外孤危。

        这,巨大的身影,向上,似乎可以高耸入云穷碧落;往下,直刺地心透黄泉。一会儿如擎天一柱,一会儿像玉树临风……

        其实,那巨大的身影,只是一块一块峭拔的岩石所形成的峰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它雕琢得栩栩如生,犹如一位仙人临风矗立,似乎时时刻刻都可能羽化登天。

        因此,山里人称它为仙人峰;围绕着它,便有了许多奇妙的传说……山峰之下便有了一座古老的道观……就有美妙的仙乐随风传来。

        不,惠能所听到的,不是飘渺的仙乐,而是仙鹤的啼鸣。他看到,两只白鹤从云中盘旋而下,落在了道观前的平台上,翩翩起舞。

        与此同时,一位白须飘飘的道长从门里飘了出来,与两只仙鹤共舞,旋转……

        这一带的山民都知道这位水源山白云道长。

        所有的老人都说:在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是这副须发皆白的模样了。

        有人说,他朝饮露珠,夕餐清风,从来不食人间烟火。有人说,他能腾云驾雾,早已修炼成仙……

        成仙不成仙惠能不知道,但是,人与鹤,居然能如此亲近,如此和谐共舞,相悦相知,绝对不是一般境界。

        惠能看得如痴如醉,不知不觉坐在树上,自然而然思索起来……

        惠能曾听李学儒老学究讲过:白鹤在所有飞禽中最为高傲,它翱翔于九天之上,鸣唳于彩云之间,嬉戏于荒泽之中,从不与人类为伍。

        然而,它却能与水源山白云道长为伴。

        众所皆知,老虎是最凶残的野兽,它生吞麋鹿,活剥野猪,残害家畜,伤人性命。

        但是,惠能在无意识中,亲身有过与猛虎面面相对却相安无事的特殊经历。

        由此可见,人类是可以与其他生灵和平共处、和谐共存、和善相待的。

        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对动物的伤害,才导致了它们或者远远躲开,或者凶狠地反抗。

        人无伤虎之心,虎无害人之意;人有善待仙鹤之举,仙鹤自然与人亲近……

        于是,在惠能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和谐而又美妙、生动而又神奇的全新世界……

        不知过了多久,当他从奇妙的玄幻遐想之中回到眼前的现实之中,发现道长已站立在树荫下。

        道长关切地问道:“你这小子,坐在树上老中半天了,想什么呢?你没事吧?”

        “我有什么事么?”  惠能尚未完全从自己的幻觉中脱离出来,所以一脸茫然地反问道。

        “可是,你已经在树上呆呆地坐了大半天了呀!”

        “不对吧,我感觉我才坐了一会儿。”惠能从树上下来,站在道长面前说。

        道长用手指了指天,“你看看日头。”

        惠能扭头,看到太阳已临近正午!吃惊地对着道长说:“天哪,这是怎么回事?”

        道长一笑,说道:“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时间,是相对的,可长亦可短。”

        惠能点点头,像是很有体会地说:“是啊,都是心的作用。”

        道长大吃一惊。因为,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如此玄妙的话语,竟能从这个看似懵懵懂懂、乳毛未干的小子的嘴里说出来。

        他不由得上上下下认真打量了惠能一番,问道:“你来山里干什么?”

        “打柴。”惠能随口答道。

        道长如炬的目光在惠能全身巡视了一下,“你打的柴呢?”

        惠能无言以对。

        然而,他从道长的明知故问里,敏感地感受到了一些别有意味的、玄妙而又灵动的东西。

        可是,那是什么呢,他又说不上来。

        于是,惠能机灵地反问:“道长,你住在深山里干什么呢?”

        道长也随口而答:“修道。”

        “您修的道呢?”惠能顽皮地歪着头,笑着看着道长。

        道长不禁开怀大笑,不再说什么,撩腿走了。

        他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飘飘而行,犹如行云流水,有一种说不尽的洒脱与自在。不一会儿,他便隐没在苍翠的山林中,山野里回荡着他的吟诵之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惠能可顾不上什么道不道、玄不玄了。一段空空的幻想,已经耽误了他大半天打柴工夫,今天若是再“道”下去,“玄”下去,便打不到柴了。打不到柴卖,就没钱卖米,今天全家可要饿肚子了。

        ……

        惠能挑着柴来到一个山谷,在谷底他忽然发现,前边山溪的小桥上,仰面躺着一个大胖和尚。

        要知道,那是一座独木桥——一根长长的、圆圆的木头,横在湍急的溪流上。浪花翻飞,水沫四溅,胆小的人走在上面都会眼晕,经常有人从上面失足滑落。

        然而,那个和尚却仰面朝天,躺在独木桥正中央,居然还悠闲地跷着二郎腿!那逸然自得的神态,活像是躺在天下最舒服的卧塌上,沉醉在美妙的梦乡。

        身下流水潺潺,当空白云悠然,他就这样随随便便仰卧在山水之间,犹如融进了天地之中,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和谐,自然自在。

        更令惠能感到奇异的是,他似乎与这个和尚有着某种渊源,好像在很久很久以前,他就认识他似的。

  https://www.biqugebar.net/30880_30880885/11044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