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行有常 > 96.黄初

96.黄初


【  】,

        此为防盗章,购买比例50%,  比例不足的小天使等6个小时再来吧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在泰伯和仲雍之后,  某一代吴国国君寿梦,也因为最为宠爱幼子,因此想要立幼子季札为国君,而在季札前头,  吴王还有三个儿子。

        季札表示自己对王位不感兴趣,  王位理应由哥哥们继承,  而无论是吴王寿梦还是季札的哥哥,  都想实现吴王要立幼子为王的想法。

        于是吴王薨逝了之后,  他的三个儿子兄终弟及,  相继为王,  就为了把王位传给季札,为了不让弟弟在继位之前就老死了,  这兄弟三个继位以后争相找死,  终于以人均十年的速度成功把自己作死了。

        然而在季札的三哥吴王夷昧去世之后,  季札不愿意继位成为国君。

        这特么就很尴尬了。

        夷昧的儿子表示既然四叔你不愿意兄终弟及,  那我就父死子继了啊!

        夷昧的儿子继位为吴王,  此人就是吴王僚,他继位了以后,  季札大哥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就不高兴了。

        吴王诸樊他们兄弟三个相继作死,  就是为了让季札继承王位,  季札不愿意,  那王位应该回归到吴王诸樊这一系,吴王僚怎么随随便便就抢跑继位了呢?

        公子光很不高兴,所以公子光要搞事情。

        公子光后来被称作吴王阖闾,有一个儿子叫吴王夫差,所以显而易见的,公子光把他的堂弟吴王僚给干脆利落地做掉了。

        公子光请的那个刺客名为专诸,专诸用的宝剑名为鱼肠。

        因为这个故事中的许多人物——虽然不是主角——在后世大名鼎鼎,包括宝剑,都是为人传颂的名剑,所以比干对这个吴国发生的倒霉事儿印象深刻。

        而这个故事的模板,是能够套用在季简身上的。

        虽然比喻有点不恰当,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姬昌就相当于是吴王僚,季简就是公子光。

        比干:诸位,这可是道送分题啊!

        比干还是有信心教育侄子不要作死,好好建设和谐大商的,所以怎么在让大商扮演白莲花的情况下,把周部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给拔掉,就很需要演技了。

        所以,季简和句吴的存在就很重要了。

        就算弄不死周部,也要恶心死他们,更何况,季简和句吴是有大用的。

        话说回来,泰伯和仲雍这兄弟两个已经驾鹤先去了,实在是天助大商啊!

        句吴是一个地处荆蛮之地的部族,一直到春秋时代,吴越之地还被人视为蛮荒之地,就知道那里的条件有多么恶劣,更何况,在部族初创的现在,句吴的条件是绝对比不上春秋时期的吴国的。

        明明是周原姬姓出身,季简的服饰却比常与大商争锋的东夷各部还要野蛮几分,不是他不讲究,而是句吴就这么个条件。

        季简和姬昌是一辈儿的,而帝乙将太好嫁予姬昌为妻,所以比干和季简也是一辈儿的。

        句吴和周部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以季简在朝歌表现得十分的谨小慎微,他的态度取悦了殷都之内一众的内服官。

        比起季简来,他的堂兄姬昌显得“不识大体”许多,而且大商的人是很记仇的,先帝帝乙因为周部攻商,为了不腹背受敌而被迫归妹,没有谁会轻易地忘记这个耻辱。

        在比干的示意下,以及有心人的推动下,频频有人去与季简接触,明示暗示他是否有认祖归宗之心,想不想回到周原,去与他的堂兄姬昌争锋。

        季简:你们实在是太高看我了。

        但是对于姬昌这个并不熟悉的堂兄,季简也没有太多的感情,就算他回到了周原,人走茶凉,周部经过季历和姬昌父子两代人的经营,已经不是他能够插手的了。

        比干:大商粑粑就在这里啊,季简你看看我啊,粑粑能帮你怼他啊!

        当然了,明面上,大商给予句吴的册封是让他们行使抗击南蛮、东夷的职责,发挥和周部在西边一样的作用。

        句吴所处之地一直到西周还被认为不是什么好地方,吴越楚这三个国家经常自己玩,因为中原诸侯国都不乐意和他们玩,嫌他们不是礼仪之邦,所以就算他们扩张,对大商的威胁也没有周部大。

        帝辛四年,从去年的下半年起就带兵出征的帝辛终于回京了,这时候季简还在朝歌没走。

        这就需要讨论一下路程问题了,句吴所在地里大商极远,按照周朝制定的朝觐制度,他们属于那种一辈子只用去朝见一次周王就行了的偏远诸侯国,因为在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了,远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解决的。

        而在情况要比周朝复杂一些的商朝,还需要注意还没被消灭的东夷的进攻,所以路上还要增加护卫工作,走得就更慢了。

        所以季简来到朝歌以后,实际上距离他收到朝歌让他去朝觐的通知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见到帝辛也不稀奇,更何况,作为大商新加封的小方国,季简也确实要见帝辛一面才行。

        大商许多代以前实行的是松散的贡纳制度,硬要举个例子的话,有点像日本德川幕府之前的那两个幕府,将军家虽然权势广大,名义上是天下之主,但是其余的邦国其实并不受其统辖,俨然自成一家,容易做大,实行这种制度的大商和真正的封建王朝是没法比的。

        历代商王也有意加强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控制,目前颇见成效,最近几代商帝时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朝觐模式,大致上是三年一朝,更近的朝觐时间缩短,和周朝规定的诸侯近者每年一朝,远者三年一朝,更远者继位时入朝已经颇为相近了。

        帝辛是个急性子,做事情总想着一步到位,好在比干是教导他的师傅,从小时候掰起,总算把他的性子给掰过来了。

        历史上的帝辛应该是自己把自己给玩脱了,毕竟是个急性子嘛,又是个聪明人,总觉得自己做得是对的,从长远的未来看也确实很正确,但是短时间内却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

        虽然殷商的史料在后世属于匮乏状态,但是历史总是相似的,隋唐的史料可不像殷商一样难以获取。

        杨广是怎么死的?硬生生把自己作死的呗!

        他把自己作死了以后,他大修的京杭大运河、创建完善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可是整整造福了整个后世,不仅仅是一个李唐王朝啊。

        所谓的为他人作嫁衣裳,实在是令人垂泪。

        跨半步是天才,跨一步是疯子,比干觉得历史上的帝辛大概就是在天才和疯子之间游移,最后步子迈太大,把自己作死了,和杨广是何其的相似。

        当然了,作为穿越者他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和历史上相比,大商的某些制度不需要帝辛推动,在他出生之前,比干就已经鼓动着老爹、老哥开始干了,有了文丁和帝乙两朝的缓冲,冲击也会小很多。

        只要帝辛不再像历史上那样,征战频繁,把整个东夷都灭得差不多了,弄了一大堆俘虏,最后弄得商军出征在外,内部兵力空虚的时候被周人趁虚而入,一大堆俘虏在牧野倒戈,大商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最起码,周人绝不可能做到一呼百应,起兵反商的时候,还有诸多对帝辛的政策不满的部族方国群起响应。

        帝辛大胜归来,又逢三年朝觐日期,便要季简继续留在朝歌,到时候也好认亲。

        显然,帝辛可不是好心好意让季简能和姬昌堂兄弟相认,毕竟泰伯、仲雍又不是无故与周部失散的,他们远走的“罪魁祸首”本来就是姬昌。

        等到方国侯、伯们都在朝歌聚集得差不多了,西伯姬昌依然没有到达,而他这人是不愿意被大商捏住把柄,一向表现得最为恭谨的,这种迟到的事情不应该发生在姬昌身上。

        又过了几日,姬昌才赶在最后一批到达,因为他这也算准时,所以也没理由惩戒他。

        不过看姬昌新添白发无数的样子,显然最近有一件让他极烦心的事儿。

        子干日记:

        知道姬昌过得不好,我就开心了。

        我可爱又萌萌哒的外甥小小昭就这么变成未来“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的召公姬奭了?!

        子姝派人给殷都报喜的时候,她才刚生完孩子,只来得及自己取了一个“昭”字当小名。

        因为祭名是武丁的高宗也名昭,所以比干和帝乙给外甥的昵称都是小小昭。

        比干以为姬昌会直接将姬昭作为太好的儿子的名字,想不到他另外取了一个名字叫姬奭。

        召公姬奭,和周公姬旦一样在大周初期奠定了此朝基础的重要人物,可以说大周没有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国祚或许不会那么绵长。

        看着子受和姬奭两个人玩得开心,比干心中那股违和感真是挥之不去。

        大概是终于确定了太子,放下了一件心事,看着聪慧可爱的小外甥,帝乙又有了新的想法。

        周部对他们来说是个威胁,如果能让姬奭成为世子,那就太好了。

        只可惜,这真的是想想都不可能。

        在姬奭前面,还有十个太娰所出的公子,即使世子姬邑没了,还有九个嫡子在前头等着呢。

        不过不能将姬奭封为世子,不代表大商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太好出身大商王室,大商对于周部来说是上邦、大邑,在某些时候,大商的命令还是能行的。

        比干参考了一下汉朝的推恩令,然后修改一下就在大朝会上提出来了。

        他不怕把事情闹大,就怕事情闹不大。

        他主要针对的是姬昌,当然,要是能把其他的不同姓的方国也削弱那就更好了。

        太好是被姬昌以正妻礼娶回去的,那姬奭自然也是嫡子。

        周部的世子是姬邑,那意味着日后整个周部都属于姬邑,其他的儿子,甭管是嫡是庶都没资格再继续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周部又不是大商,有足够的封邑封给王室成员。

        比干也没说一定要姬昌把周部平分给剩余的儿子,他只是提议由王室补发给子姝一块封邑,然后转由姬奭继承。

        由于子姝嫁给了姬昌变成了太好,所以那块封邑就定在周部领土边上。

        比干会特别好心地给姬昌送人送地送钱吗?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从季历开始,周部一直在朝外扩张,打着为国君效命的名头,不知扩充了多少土地。

        远在殷都的商王能怎么办呢?他们也很无奈啊!

        当然,虽然知道周人私底下吞了不少的地盘,为了面上好看,大商表面上的封邑图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动。

        阅读,

  https://www.biqugebar.net/38_38897/134115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