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荣华记 > 第227章

第227章


苏妙真从济宁到京城的一路上,  强令自己不去想合离之事后,  心神全被苏问弦的身世之谜给牵扯走了,  基本没怎么想过鞑靼封贡和朱老太爷之死,满心满肺都是对苏问弦和乾元帝竟然是亲生父子一事的震惊。

        苏妙娣亦然满脸疑惑,道:“这事儿我只隐隐约约听说,  盐运使大人在扬州盐道上干了快满三年,  此番上京本是为上呈《盐法疏》一折,  结果六月中被召令随同南苑演武,  不知怎么回事,说是拿出个黄缎底捻金线织作佛经佛像荷包,  还有些别的什么信物出来,  就跟圣上相认了……”

        “圣上后来又命锦衣卫查了些日子,  见确实无误,便公之于众。至于这里头的具体情形,  我还真是半点儿都不清楚。”

        苏妙真忙道:“魏煜泞不就是锦衣卫的人么?姐姐,你是他长嫂,  长嫂如母,他就没跟你透两句出来?”又惊异问道:“姐姐,你怎么一口一个‘盐运使大人’,  听着太疏远了,  哥哥就算是皇子,他也是咱们家养大的啊。”

        苏妙娣笑了一笑,道:“我虽是魏国公府长媳,可一则男女有别,  二则锦衣卫办事机密,魏煜泞哪能告诉我。”

        听到苏妙真后半句话,苏妙娣忙正色道:“如今尊卑有别,君臣有分,若非还没正式记入皇家玉牒金册,我们都得喊盐运使大人一声‘殿下’——真真,你不能再拿他当哥哥看了。”

        见苏妙真似不以为然,苏妙娣皱眉,加重声道:“真真,你当回事儿些,以后见着盐运使大人了,切记绝不能再没大没小。”

        苏妙娣又叹口气,道:“真真,姐姐不会害你,如今连大伯父大伯母见着盐运使大人都得恭敬着,何况你我呢。”

        苏妙真张了张嘴,终究没说出反驳的话来。

        两人絮了些家常话,魏家仆妇们有人在外报说国公府里有两件家务等着苏妙娣裁决。苏妙娣本就掌着家事,而因魏国公府的老太君前年去世,长房夫妇回金陵守孝,国公府一应大小事宜越发离不了她。

        苏妙娣平日里便绝少出门,还是因着思念妹妹,才一得知消息就过了来。苏妙娣又留了小半盏茶的时间,拉着苏妙真再三叮嘱许多,这方依依不舍地起身,带着麟哥儿离开。

        苏妙真送走苏妙娣,先去明善堂转了转,待了许久,同称心等人东拉西扯好半日,这才回到平安院。

        她坐在葡萄架下,盯着地上的日影发呆。只觉无论是谭老爷去世,还是决定合离,又或是苏问弦的身份变化,全都来得太快太急,让她措手不及。

        心思恍惚间,忽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等她抬眼,见正是一身天青湖绸夹纱直裰的苏问弦进得院中,正疾步往明间走去。

        苏妙真忙得起身要喊他,上前两步却又顿住,不知如今该怎么称呼相处,一时间,就看着苏问弦的背影说不出话来。

        苏问弦走到阶下才意识到不对劲儿,转头一看,果见着苏妙真站在葡萄架下轻轻咬唇,正愣愣着。他难抑笑容,大步走过去,刚要靠近,苏妙真却后退两步,敛裙福身,深深施礼。

        苏问弦一愣,三步并作一步,将人扶起,看着苏妙真皱眉道:“真真,你怎么了?见着我一点儿笑模样儿也没有?”

        却见苏妙真神色迷惘,眨了眨眼,轻声问他道:“哥哥,他们都说今非昔比——那你,你还愿意当我哥哥么?”

        苏问弦见她虽是清减了些,但反多出种弱不胜衣之态,心中不由一荡。又听她语气里全是迷惘与失落,怜爱越盛。

        定了定神,苏问弦拉着苏妙真坐到葡萄架下的石凳上,弯腰拾起坠落在地的湘竹白绢榴花团扇儿,虚跪在苏妙真面前,慢慢地给她扇着风。

        苏问弦几度想要坦言,除了兄长,他更愿意做她男人。但思来想去,终究觉得还是慢慢来。他平视着苏妙真,温声缓道:“真真,哥哥心里最在乎你,当然愿意永远疼你。”顿了顿,又问道:“真真,是谁在你面前吓唬你了,居然觉得哥哥会舍了你?。”

        苏妙真听苏问弦言语坚定,见他待她一如既往,顿时欢喜起来,忙笑道:“不是别人吓唬我,我听说如今大家伙儿见了你,都得喊‘盐运使大人’,难免就多心了。”

        又轻声埋怨道:“说起来还不都怪你——我听府里人说,你这些日子压根不回明善堂……她们又说,皇上已经下旨让工部给你另建府邸,我想着你这样肯定是嫌咱们家小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苏问弦哈哈一笑:“哪里是我不想回来。实在是我每次回府,上上下下的主子奴婢全都拘谨着,我自己嫌烦不说,也替他们难受……这不,我一听你到了,就直接从宫里过来了——真真,只要你在京里住一天,我就在明善堂里待一天。”

        他柔下声道:“工部虽是要给我建府邸,但我就选在了伯府隔壁,离你的平安院只有一墙之遥,纵然以后必得搬过去,我只要想见你,或是见府里其他人——用不着通报,翻一道墙就能过来。”

        苏妙真听他如是说,心底的那些顾忌便烟消云散,拿过湘竹白绢榴花团扇儿,让苏问弦起身也坐,问他怎么就突然被乾元帝认了出来,又怎么到了成山伯府,以及他何时发觉自己的身世,又为何到现在才认祖归宗。

        苏问弦见她情急,便按下追问她近况的心思,一一讲来。

        原来乾元帝某年返回封地而路过金陵时,遇到了流掠的倭寇,还被他的兄弟晋王借着剿寇的名义追杀,几乎丧命之际,为朱家小姐相救,后被安置在别庄暗室。

        乾元帝当时并不清楚救他的人乃是朱家姑娘,伤愈后留下一些随身行李做信物谢礼。等乾元帝二十二岁从武昌上京面见先帝时,在京城里遇到了朱姨娘。

        见到信物,两人渐有来往,发生了男女之事,乾元帝许诺定然求娶,但因着那会儿太子过世,先帝疑心极重,只当里头有蹊跷,陆续便把乾元帝等几个皇子下到宗人府。

        等朱姨娘发觉自己已经怀孕时,乾元帝已经被押回武昌楚王府严密关押。恰逢先帝又要立晋王为新太子,晋王又素来与乾元帝不和,朱老太爷只怕自己女儿将来遭殃,当机立断,就要将朱姨娘嫁给苏观山。

        而苏妙真这大伯父,他在金陵做应天府同知时,曾受过朱老太爷一个重重的恩惠。是以虽知道朱姨娘已有身孕,也答应定会庇护朱姨娘母子,将人接进了成山伯府。

        但未免泄露风声,朱老太爷和朱姨娘都没有告诉过苏观山,苏问弦乃是乾元帝的血脉。苏观山只当是为人所欺,并未深想,也没告诉任何人朱姨娘已经有孕。

        他将人娶进门后,便客客气气地相处着,后来又让陶氏多多照顾朱姨娘,没想成,陶氏却误解了。后来苏观山再度赴任金陵,担任应天府尹,一直到苏问弦六岁,都没有返回京城。

        苏母在京里见着,朱姨娘入门生下孩子后就始终缠绵病榻,没好好过照顾苏问弦;而朱姨娘又死得早,陶氏还称不上大度,苏母便做主,要将苏问弦过继给始终没生下男嗣的二房夫妇。

        苏观山于金陵得到消息时,已是来不及反对,他又想着当时族中旁支并无任何适龄子侄过继,苏问弦生在伯府,也算是伯府的孩子。

        而朱老太爷也并非图谋成山伯府家产,还早早有言在先,等他过世,积攒家产除了给苏问弦大半,剩下的全部留给伯府公中。苏观山见此,便答应了过继。

        苏妙真大概弄明白了他被过继到二房的来龙去脉,听得苏问弦说他十二岁时,乾元帝方登基践祚,朱老太爷一听,便避到了扬州,再没有留在京城,不免讶异。

        她奇怪问道:“哥哥,那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身世的?还有,既然朱老太爷害怕皇上会被那些个兄弟害了牵连到你,那为何等皇上践祚大位后,他也没说出真相?”

        苏问弦自己是在乾元八年的弱冠之时知道真相,因着朱老太爷希望苏问弦等到自己去世后,再认祖归宗,苏问弦便答应下来。直到今年二月朱老太爷去世,他别无后顾之忧,才入京揭开身世。

        但他对着苏妙真自然不能明说——当年苏妙真从扬州返回京城,没多久,苏问弦就对她起了男女之情。后来又借着兄妹名分与她百般亲近。

        若是明明白白说出来他早得知自家身世,苏妙真虽是不防备他,但她向来聪慧,又或者其他人得知,或许就能想通他二人这些年亲密无间中,有他刻意为之的蹊跷。

        故而苏问弦无论是对谁,都只说是朱老太爷临死之前,方告诉他全部隐情。又对苏妙真道:“因着朱家祖上曾有遗言,不能跟宁氏互通婚嫁,是以外祖在世之时,便不希望外孙认祖归宗……直到他去世那天,他觉得算是个时候,便将这些隐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又出示了许多信物书笺,我这就清楚我母亲原本跟圣上有过一段过去,这倒也说通了,为何她嫁入伯府后从没去金陵同丈夫共居。”

        苏妙真恍然大悟。弄清这些后,她又问了些乾元帝待苏问弦态度如何,得知乾元帝对这阴差阳错流落在外的儿子甚为愧疚看顾,不免欢喜。

        两人另说了些话,苏妙真正觉得肚子咕咕直叫,想要叫苏问弦去用午饭。苏问弦却拉住她的手腕,凝视着她,柔声问道:“真真,我听说了你和顾长清之间的事,你真要同他合离么?”

        苏妙真微微叹气,垂下眼帘,轻轻地点了个头。

        作者有话要说:  正码明天的存稿,因为明天没法写,所以今天就只更一章。

        明天用存稿箱发。设好时间晚8点了。

  https://www.biqugebar.net/3_3990/30725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