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信陵公子 > 第五十一章 四君同来

第五十一章 四君同来


纵情游荡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半年倏忽过去,转眼已是又一年的夏末。

        这半年来,魏国朝堂上异常平稳。自从魏齐被魏王勒令专注于择亲之事,相国孟尝君也因老迈,不太视事,亚卿芒卯在朝中一人独大。但毕竟魏王也没有明确表示将朝政专委于他,是以还算兢兢业业,十分尽心。

        边境之上,还是时有小规模的征伐,但于战国之世,已是常态,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唯一的大事,大约是在宗伯魏齐的全心督造下,择亲别馆终于落成。魏王率领众臣、诸公子一起游览之后,表示十分满意。首功自然是魏齐的,因此魏王特命他可以还朝参政,以资嘉奖。芒卯虽然心中不悦,嘴上也说不得什么。

        在这半年里,无忌不但兵书、剑术都大有进益,也过了他的十五岁生日,正经到了束发之年。对于这个小儿子的生日,魏王一如既往地没有在意。太子魏圉特地命人打造了一顶束发的玉冠,送与无忌。又由长公主魏淑亲自给他戴在头上,将顶发束起,脑后的头发散披下来,愈发显得玉树临风,卓然不群。

        这一切是在无忌府里进行的,如云、如夷姐妹也应邀前来观礼。自从如父放松口风,不再多管女儿之事,太子、无忌有时去如氏门上拜访,有时邀约如氏姐妹进城游玩,来往得愈发紧密。半年中太子也是谨慎修身,除了有时实在忍不住,跟绿萝偶然厮混外,在贵族公子当中,已算是洁身自好的了,倒惹得绿萝有些怨望。

        到了初秋,天气微微转凉,离预先定下的择亲之期已十分近了。魏国放出消息,有意请各国年轻有为的公子来大梁共游。原来择亲之事,毕竟于礼不正,是以魏国用了个其他名目,来发起此事。名为共游,其实是为长公主魏淑的婚事备选,选中之人,再开始从头走纳彩、问名的嘉礼。此事各国也都心知肚明,早有准备。

        先是韩国那边回报,将由城阳君韩熙一行前来大梁。这位城阳君年方弱冠,算是少年高位。其实了解韩国王族的都知道,他的父亲才是正牌的城阳君。只是这位老城阳君一向亲善秦国,主张韩、魏都一起侍奉秦国,也就是跟在秦国屁股后面做小弟。为此他在明里暗里搞了不少小动作。结果后来事情玩脱了,秦国跟韩、魏关系恶化,老城阳君跑到洛阳周天子那里躲起来,不敢露头了。

        老城阳君的儿子韩熙却一直跟老爹不是一路,反对亲近秦国。所以老城阳君一跑,韩国干脆让韩熙接了老城阳君的爵位封地,同样还称城阳君,以示不再承认他老爹在韩国的身份。

        接着楚国来报,阳文君熊枢已经率众上路,前来大梁。阳文君是当今楚王的大弟,颇受宠爱。据说为人是标准的楚国贵公子,风流倜傥,雅好诗书礼乐。在崇尚文采、满地骚人的楚国,阳文君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阳文君年纪略大些,时年二十八,不知道是因为风流贪玩,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女子,一直没有正式婚配。

        赵国回报上路的果然是平原君赵胜。赵胜是当今赵王的幼弟。赵王一继位,就将还未行冠礼的他册封为君,可见也是十分宠爱倚重。平原君雍容大度、礼贤下士之名,也是传遍六国。他门客数千,时人称有当年孟尝君之风。不过他养的门客,不似孟尝君那般多有好勇斗狠、鸡鸣狗盗之徒,反而如平原君本人一样,多是雍容君子,于赵国声名甚佳。

        齐国和燕国并无合适的公子,只说会派人前来观礼。只是秦国的公子人选,还迟迟没有回报,魏王对此也忧心不已。当日魏齐殿前献策,魏王也的确认为赵、楚二国的公子是上选。不过亚卿芒卯说的也有道理,毕竟秦国势大,若真能攀上一门好亲,说不定大有益处。

        魏王因此分外揪心秦国的人选:如果派来的是寻常公子,说明秦国并不十分看重这门亲事,那将长公主嫁去肯定得不偿失;如果派来的是个位高权重的公子,那却要好好思量一下了。

        秦国偏偏像是故意捣乱一般,魏王越是关心,来的消息越是杂乱,一时说是王室远支,一时又说可能是当今太后的亲生儿子之一。搞得魏王患得患失,时时提心吊胆。

        最后在其他各国公子都上路之后,秦国终于来了确切消息,将派泾阳君嬴芾前来大梁。听了这个消息,魏王心中也是一惊,深知此人非同小可。泾阳君是当今秦国芈太后的亲生儿子,也就是秦王嬴稷同父同母的胞弟。当初秦武王举鼎而死,芈太后甚至有意让嬴芾争夺王位。只是当时赵武灵王定要送身在赵国做人质的嬴稷回国为王,并亲自率兵护送嬴稷回秦。秦国正值内乱,无意争斗,对芈太后来说,反正都是自己儿子,最后就立了嬴稷为秦王。

        不过芈太后也不会亏待这个儿子,她转手将嬴芾封为泾阳君,还是十分宠爱。泾阳君和芈太后的两个弟弟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再加上芈太后的另一个亲生儿子高陵君嬴悝一起,合称四贵,把持秦国朝政。至于秦王嬴稷,反而要退一头地。秦国这次派出泾阳君前来,看来是势在必得。魏王一时觉得,如果选了这个泾阳君,应该也不错,日后定能够得到秦国的关照。

        韩国都城新郑,距离大梁仅百余里之遥,路程最近,是以城阳君到得最早。虽然在这诸国之中,韩国最弱,但做为咫尺近邻,来往也是最密,便由太子带了无忌,亲自去迎。

        城阳君主张抗秦,首先要取得魏国支持,自然对太子和无忌礼敬有加。尤其是无忌曾经身入秦营,说退穰侯魏冉,更是令城阳君极为钦佩。无忌见城阳君风姿英挺,谈吐胆识过人,也深为结交。

        一番宴请,接风洗尘之后,太子和无忌将城阳君一行送至择亲别馆。

        别馆建成之后,由魏王亲自赐名“和馆”,取家国和合之意。其中分割成几块馆舍区域,供各国公子及随从入住。这些馆舍从西到东,依次错落排列,当中围着一块略低些的谷地,是届时公子们的比试之所。

        城阳君的馆舍安置在和馆的东南角,上面悬着“韩馆”两个大字。这里依着一片山丘,树林丰茂,显得十分幽静。城阳君看了,也颇为满意,当下便率领随行人众在此安置。

        到了第二日,赵国平原君和楚国阳文君却是一起到了。原来两人的车队在大梁城郊正好遇上,便先见了面。平原君见阳文君果然风流雅致,其中又透出楚人特有的狂放不羁,十分倾慕。阳文君对平原君的雍容气度也钦佩不已。两人很快结为知交,相约一同赴会。

        太子和无忌自然又是亲自郊迎,宗伯魏齐也特地赶来。平原君谦谦君子,定要让阳文君一众先行见礼。阳文君推辞不过,便先见了,由身边一个从者一一介绍对答。

        无忌见这个从者年纪也不过二十许,在这亲贵云集的场面上,却能侃侃而谈,条理清晰,熟悉各种礼仪,竟胜过许多寻常公子。好奇心上来,便问这是何人。

        阳文君笑道:“我等楚人,远在南方鄙野,深恐礼数有差,让众人笑话。这可是我专门从我楚国太子那里借来的能人黄歇,来为我随时提点。”

        黄歇赶忙见礼,只道谬赞。

        一旁的平原君也笑道:“这位黄歇言谈见识不俗,我之前见了,也十分赞叹。若不是他原本也是楚国王室远支,又深受楚国太子器重,我可真想把他招揽到赵国来呢!”

        阳文君笑骂道:“人都道你跟当年的孟尝君一样喜欢养士,门客三千,怎么还不知足?看到我楚国贤才,就想挖墙脚不成?正好孟尝君现在也在魏国,你倒是可以去跟他好好请教一番,再看看能不能把那位冯谖挖到你赵国去!”

        平原君听了大笑,忙道可不敢到老虎头上去捏虱子。

        然后平原君一行也来见礼。与韩国城阳君、楚国阳文君不同,平原君带的随从奴仆不多,门下宾客却是甚多,果然不愧养士之名。这些宾客大都言谈文雅,举止悠游,可惜无忌却没有从中看到如范雎那般的人物。

        不过平原君的举止气度的确不凡,很快便让太子和魏齐也深为折服,亲近起来,惹得阳文君在一旁说了些开玩笑的酸话。

        接席完毕,太子、无忌和魏齐一起,将两位公子送到各自馆舍。平原君的赵馆紧挨着城阳君的韩馆,城阳君的楚馆则和预留给泾阳君的秦馆一起,在整个和馆的西侧。众人入住之时,城阳君也来一一见过了。

        城阳君、平原君、阳文君三位,在和馆住了两日,和太子、无忌、魏齐整日盘桓,倒也十分相得。太子、无忌也暗暗观察,看三人到底哪个可能中长公主魏淑之意。

        到了第三日,有使者来报,说秦国公子泾阳君明日就将到大梁城下。

  https://www.biqugebar.net/42_42981/163550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