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矿业霸主 > 第7章 技术革命

第7章 技术革命


“教授......”林夏羽还想说着什么,但被李泽挥手制止,只得悻悻的坐回了位置上,坐下前还不忘瞪了一眼张逸。

        没想到这孩子还这么有个性,老师都已经决定了,你一个学生还站起来唱反调。

        约定好时间后,张逸在纸上写了些材料交给李教授备齐全,然后离开了办公室,知道李教授肯定有新的安排,走之前也没让宁缺送他,只是“善意”的提醒了他别忘记请客的事。

        张逸走后,李教授办公室里还有四人。

        看着林夏羽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李教授忍不住劝慰道:“小羽,课题现在形势很严峻,我并不是轻易的就相信他,但实话说,他这个技术确实很先进,这次搞不好是个机会,你到时候跟着张逸打打下手,也能多学学东西,技术是人家的,学到手了才是我们的。”

        不说不打紧,李教授这么一说,林夏羽感觉更委屈了,居然让她给一个大三的本科生打下手。

        这个项目一直是她主要在负责的,平时也都是师弟给她打下手,忽然间她就变成了那个不重要的边缘人物,林夏羽一下子接受不了。

        本来今天的会议李教授还跟她好好谈着项目下阶段,要怎样进行优化,把各个环节都做到最优,可是突然宁缺进来跟李教授报告说他有个同学能够解决项目问题,还说了些技术细节,而且他这同学已经来到了门口。

        可是李教授听完张逸的话后一下子态度就变了,把她精心准备的方案搁在一边。要知道,她为了赶出这份方案,可是熬了不少夜的,这说换就换,让她心里很不平衡。

        林夏羽把本子合上,笔收拾好,站起来说道:“打下手我不干,我要把我自己的方案做完,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会在下个月答辩前把报告整理出来。”

        林夏羽说完转身就直接离开了办公室。

        “林夏羽!你想干什么?”李教授对着离开的背影沉声说道,但是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李教授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这学生什么都好,就是太倔了,而且这学生他还不敢管。

        那可是他老师的宝贝孙女!

        李教授本科的时候也在江大的学生,后来硕士跟着现在已经退休的老院长林思航读的,林院长可是材料学院的泰山北斗,在学院里一言九鼎,也正是因为林院长的一路栽培才有他今天。

        林院长虽然退休了,但是也是信任他才把孙女交给他培养,林夏羽平时做事也很认真,但相比于其他学生,林夏羽太过较真,还时常顶撞他,性子跟她爷爷一模一样,看来,这一家子都是这个脾气。

        只是林夏羽在科研上还只是刚刚起步,积累的大多知识还是来自课本和科研资料,少之又少的科研经验也是在他手下完成的,虽然在家里经常能得到老院长的熏陶,但眼光还不够独到,还没养成敏锐的嗅觉,要是老院长在这里,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支持张逸的这项技术。

        理论上讲,张逸的这个描述是非常科学的。

        这项技术要是能成功,肯定能够在材料界造成一定的轰动,就算把它当成是一次技术革命也不为过。

        因为科研,也许只是一个设想,只要是正确的方向,就能让你取得成功。

        李泽无奈地叹了口气,给叶斌和宁缺交代了下任务,会议也就结束了。

        ......

        张逸离开李教授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多,简单的在食堂吃了个饭,吃饭的时候他就在想,现在最紧迫的应该是硫酸渣项目该如何进行,他需要有个总体上的规划。

        首先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只要陈涛能够取来样品,在实验室里把实验完成,就能得出一个基本方案,而且实验不需要多久,大概一周就能完成。

        接下来就应该跟硫酸厂谈硫酸渣了,问题是张逸现在的身份是个大学生,没有别的背景和关系,就算硫酸渣再怎么烫手,硫酸厂怕是也不会轻易给张逸。

        要想拿下硫酸渣,必须得靠别人。

        找风投?

        这也行不通,风投同样要考核他的资质,他现在手头上什么都拿不出来,仅仅靠自己实验室做的一丁点试验,显然难以取得风投公司的信任。

        张逸把能取得资金的渠道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灵光一闪,觉得有一个人非常的合适。

        邵伟博。

        万博集团董事长。

        邵伟博是张逸他们村子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个,他只有小学毕业的学历,在98年,经济市场环境大开放的情况下,成就了非常多的暴发户,邵伟博就是其中一个。

        而让他发家致富的,正是矿业。

        30多岁的时候,他带着老婆、弟弟,带上家里的全部积蓄,到隔壁县有名的矿区开矿去了。

        那里的矿区盛产铅锌矿,当地县还是国内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政府鼓励企业投资开发,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小老板前来开矿,导致足球场大小的一块地上就有好几个矿井。

        虽然开矿的人很多,但是赚钱的却很少,一百个矿井,能采出矿的也不过三、四个。但是赚了钱的,绝对是一本万利,十几万的投入,通常产出就有上千万,能赚钱的小老板百中无一,但是仍挡不住他们想一夜暴富的热情。

        98年那会儿,国家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各种证件还是比较容易办的,探矿权、采矿权等证件轻易就能办下来,邵伟博也很豪气,各种证件一办下来立马就招工人,买设备,他名下足足有7个矿井。

        踌躇满志的邵伟博打算干一番事业,可惜事与愿违,前面的6个矿井都没有采出矿来,这局面马上就把邵伟博推到了悬崖边缘。

        工人发不起工资,纷纷辞退,设备也运转不起来,甚至已经困难到没钱吃饭的地步,只能挖山上的蕨菜度日。

        关系不错的工人在临走之前还劝他,如果把设备和最后一个还没开采的矿井卖掉,还能挽回一点钱,至少不会倾家荡产。

        邵伟博只是默默的抽着烟,也不说话,目送着工人一个一个离开。也不知道是老天不让他死,还是他命里该有一次暴富的机会。

        第二天他就回家,把父母留给他和弟弟的老宅、家里耕地的老牛,还有但凡值钱的东西全都卖掉,筹了一笔钱又回到矿区。

        最后也没有工人了,他和弟弟两人下矿井,开着设备自己挖,他老婆开矿车,就三个人,硬生生的向下挖了200多米,终于挖到了矿层。

        他的一生也就从那一刻开始转折,之后顺风顺水,不仅矿业搞得风生水起,还涉足了餐饮业、地产业,成立了万博集团公司,现在已经是江城有名气的企业家。

        成名之后的邵伟博也给家乡做了不少的慈善,在村里捐款建了篮球场,村子里都铺了水泥路,这些都是他掏腰包做的,在村子里的名声也越来越好,都说他有钱了也不忘本。

        从各方面的条件来说,他应该是张逸觉得最合适的人选了。

        而且,邵伟博跟他还有些沾亲带故,一个村子里,走在路上的两个人,随便攀攀肯定能扯上个亲戚关系。

        虽然有这层关系在,他还是不敢保证一定能够跟邵伟博谈成合作,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个学生。

        张逸有预想过见到邵伟博会很难,毕竟人家是大公司的董事长,日理万机,他一个小人物又没有人引见,邵伟博拒绝见他都有可能,所以他不得不厚着脸皮扯上一点老乡关系。

        试试运气吧,很多事,不是说知道有困难就不去做。开弓没有回头箭,张逸想要成功拿下这个项目,心里早就做好了碰壁的准备。

        张逸忽然想起在江城有个表哥在政府部门上班,于是到学校小卖铺用座机给表哥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找邵伟博预约了个时间。

        时间约在星期六早上11点,地点就在邵伟博办公室,得到确切答复后张逸才离开小卖铺。

        张逸只是希望硫酸渣项目能够给他带来第一桶金,有了资金,再加上他的技术,以后的发展就容易得多。

        而不会像现在一样,受到资金的困扰,事情做起来束手束脚。

        如果合作方面没问题,张逸能保证技术上的可行性,那么实验和厂房建设就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硫酸厂现在需要紧急处理硫酸渣,要是硫酸渣给了别人,或者用作它途,那张逸可是要遗憾终生了。

        但是退一步讲,商人多唯利是图,这点他不怕,硫酸渣现在确实是巨大的财富,但这个项目并不持久,十年之后,铁矿相关的产业就会经历一个低谷。

        想明白了这点,张逸也就放下心来,事情应该有条不紊的推进下去。

  https://www.biqugebar.net/43_43009/143010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