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归乡 > 第3章 赶集

第3章 赶集


挖了大半个月的笋,杨云泽也回味过来了。像他这样的城市工蚁,理论上是坚持不了这么高强度的农活。

        他挖了大半个月的笋,除了手稍有点酸,其他的什么感觉也没有。睡醒了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地上山,可能他手里的灵泉比他想象中更有用处。

        或许它是能增强人的体质的,只是效果不明显,或者说没有在植物身上更明显。

        在山上挖笋的时候。他带了水,也没有手里的灵泉更加甘甜,就会把手洗干净。喝手里涌出来的甘泉。而且他也发现身上一些小时候顽皮摔摔打打留下来的疤痕在淡化。说明这泉水有修复组织,疗伤治病的作用。

        想到这他就更开心了,他爸把腿伤了,他一直很担心留下什么后遗症。而且他爸妈,年轻的时候干活也干狠了,也留下了腰肌劳损的老毛病。如果这水有治疗效果,他就不用担心了。平时带他俩去做个体检也是推三阻四的。

        他每天在上山之前就到村口井里去挑水,然后把,灵泉水注入井水。为了不惹人怀疑,放的还是比较少了,反正以后都在家了,可以慢慢治疗。

        杨云泽刚刚从井里把水挑回来,他妈就冲着他喊道"云泽,今天镇上有赶集,要去不去?"

        “去,我去。"还记得小时候他妈凌晨两三点钟就到田里去摘在各种青菜,洗好摆放好,然后妈点钟从家里出发,五点多钟走到镇上去卖。

        湾水镇平时也有人来卖菜,但是逢年过节,每个周日早上人就特别多。大家都会把各种的东西挑到小镇上来卖。上个礼拜刚回来,忙着挖笋,都没有去看看。

        "那你赶紧换身衣服。你小伯伯三轮车出去”

        “我爸那摩托车呢,我自己开车,去你让杨伯伯行走。"杨云泽他爸爸有一把摩托车,他去年刚给他买的,平时也方便他出去。他爸也没个驾照,让他去学,总说年龄大了,学不会。

        "不行!”杨老汉听到了,连忙打断,说道"村里的路,不像城里的路那么平坦。而且最近雨水多,地上打滑。你平时摩托车又开得少,万一摔了怎么办?"

        "也行。那我抓紧点去找小伯伯!“杨云泽想了想,接下来自己还有好多事情要忙活,万一摔跤了,还真划不来。

        不过,他买一辆小货车的计划,也要提上日程了。那时候大学刚毕业。他就拿了驾照,不是没想过买车,开始的时候是没钱,等有了钱,业务蒸蒸日上了。公司又配了跑业务的车他想着,车子跑几年就不值钱了,反正公司有,将就着开,把钱买了公寓。

        上了杨老汉小堂哥杨三根的车,两人坐在车上就拉着家常。

        "云泽,你可是个能耐人。给你爸妈长脸了,十里八乡谁不夸你孝顺?"

        "哪有?不都是混口饭吃吗?我爸妈在你面前夸我啥啦?"可能爱炫耀子女是天下父母共同点,杨云泽着笑呵呵地问道。他爸妈那么爱面子,他可不得好好对待他们吗?不然两老没有话出去炫,要多憋屈?

        “说你孝顺呗。每年几万几万块钱的给他们。还靠自己准备买房子买车!这可不是能耐吗?现在外面的房子,老贵了,要好几十万。"说起这个,杨三伯就很羡慕杨老汉了,都是生儿子,货比货得扔。

        "怎么我小哥不孝顺?"

        "教顺,但没有你出息。读大学挣大钱!"杨三伯儿子,杨云河年纪轻轻的就出去学厨,跟师傅一般,干了几年,没学到什么手艺。就自己开了家小餐馆在湾水镇,又要养家糊口的。一年下来。多不了几个钱。

        俩人叨叨这,叨叨那就到了镇上,俩人说好,吃完午饭,在这里集合。杨云泽就准备四处看看,杨三伯请他去他儿子家的饭店吃饭。杨云泽拒绝了。他好久没有回老家了,真的想到处看看。

        他走在窄窄的水泥路上,看着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竹筐。时不时响起一声声吆喝,卖的是采的野菜,自家种的青菜豆子,各个都挂着农家菜的名号。但是价格真的卖的不高。也有卖各种竹制品的,像菜篮,椅子,扫把价格也是卖得很低的。

        他也遇见了,卖笋干的老人,卖的确实不贵,现在刚刚上市。卖的也是十块一斤。

        "老人家笋干十块钱一斤,卖的不亏?"杨云泽蹲在他的面前问了问。“这都是天生天养的,我们摘了点来卖钱,有什么亏不亏的。"老大爷乐呵呵地讲。

        杨云泽听了也不反驳。在湾水镇这个地方,很多老人还是很淳朴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种田都是靠天吃饭,他们有的是一身力气,只要是不花钱没有成本。他们花再多力气,他们也无所谓。他们根本就不会去计较所谓的劳力成本。

        “大爷,你这笋干晒的好吃,味道很正!”杨云泽拿了点笋干尝尝。

        "那你给我买点。"老大爷笑眯眯看看着他。

        "行,那买点儿吧。"杨云泽买了2斤,准备提到他镇上高中同学开的车行那里,想让他帮忙去买辆小货车。

        他那时候读初中,就是在湾水镇上的湾水中学读的。他还记得那时候读初中,在长个子,肚子饿得快。每天天不亮就要跑出校门。到学校旁边烧饼店、米粉店去吃早餐。别人一个早上吃一两样,他一个早上要吃四五样才管饱。

        他早上出来的早,特意留了肚子去买几个烧饼吃。那个烧饼包有包猪肉的,也有包梅干菜,烤的又薄又脆。一口下去,满口香味。那时候的烧饼也便宜,五毛钱一个,两块钱就有四个。现在去买,发现涨价了不少。一个就要两块五毛钱。

        手里拿着烧饼,端着豆浆,往车行走。他同学金磊在镇上开了一家专门卖各种摩托车、电瓶车的小店,顺便修车,但他的姐夫是开车行的。同学们交流过,找他买车,价格上都会比自己去买优惠。

        找到车行,跟金磊聊了聊。说了自己的要求,他想买一辆,价位在5万块钱左右。可以运个四五百斤的货,等着跑山路的车。

        金磊也了解湾水镇大路小路的情况,就推荐了辆马力足,车型不大,载货辆还可以的车给他,价格也比较便宜,3万块钱左右就行。包上路各种证件他都会弄好,到时候拿上身份证去签字就行。

        杨云泽虽然手有灵泉,凭着一股劲回到了小安山村。但他具体该干什么?一开始还真是没有思路。虽然说他是农家子弟,种田种菜这种这些事情他只是知道一个皮毛。大学学的那些七七八八的知识也是纸上谈兵,一窍不通。

        这半个月,他待在村里,除了山上挖笋以外,他也在村里到处去转悠了一圈。东家聊聊,西家聊聊,对村里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现在村子里虽然不像他小时候过得那么艰难,但是也富裕不到哪里去。而且村子里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典型的留守村,看到他那么一个精神小伙在村子里逛。还引来一阵稀罕。

        他跟他的大堂伯好好聊了一下,大堂伯杨大根他跟年轻的时候仗着一股子力气,挑着货,走南闯北的卖各种小小商品。几十年前,小安山村村里他过的日子,在村子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结果现在老了反倒受苦受累,他小儿子夫妻俩跑了,留下一个孙子,自己出去快活。老人俩口现在既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想把钱挣下来送给小孙子去读书。这就招了大儿子大儿媳妇的恨,也不管他们两个老人。

        老爷子脾气硬,就断了来往。马上70岁了,上田下地,只要能挣钱的他都干。每年也有个两,三万收入。老爷子也能耐,自己开着小三轮,到县里去卖菜。

        '杨云泽小时候他爸妈下田地,出去卖菜的时候,他都是端着个碗到他大伯家吃饭。他这个大伯从年轻开始就好强,老了也一样。说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他的小孙子。凭着自己一把力气供他去上学,吃喝都不差。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没教好儿子,是他对不起孙子,他就自己负责好孙子。

        村里像他堂大伯这样的,并不是个例,有的儿子媳妇没有跑但也差不多。各家留守老人有各自的难处,包括他自己父母。他父母在外面夸他孝顺。他心里知道他是对不起他父母的。大学四年,在外面工作五六年,整整十年的时间,留在他们身边的日子屈指可数,可他爸妈为什么一直拒绝不跟他出去。不就是因为没有钱吗?怕拖累他。

        他们两人一直很愧疚。觉得自己老两口帮不上什么忙,让他自己去买车、买房成家立业。

        就像他家里虽说是水泥房,但也是挺旧的。毕竟做了也有小二十年了。而且只有一层,冬冷夏热的。本来他想给点钱,推了盖2层半小楼,自家地皮,乡亲又会帮忙,二十万左右就行。但父母始终不同意他们劝杨云泽在外面奋斗。觉得他以后跟老婆孩子回来的日子挺少,他们老两口有个地方住就行了,不用浪费钱。

  https://www.biqugebar.net/47727_47727568/109697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