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道法阴阳记 > 第11章回省城

第11章回省城


晚上睡觉时,杨忠培想象着自己去了那里如何如何,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嗨,起床了,出发。”孙缘淳喊道。

        杨忠培眯眯眼,洗了一下脸,就跟着他师父走了。对方也不远,就在邻村。但对于杨忠培来说,农村的路有点绕,明明很近却非得走很久。好不容易到了那户人家,总算能歇息了。出来迎接的叫黄宏,死的是他的父亲黄亮。

        黄宏一见孙缘淳来了,连忙叫人倒茶,又看见一个有点累的小伙,一问才知道这是孙缘淳的徒弟。孙缘淳对着黄亮说道:“我徒弟自小在城市里长大,走不惯这乡间小路,有点累,不要见怪,”黄亮说道:“大师,您客气了,您的徒弟也是我的客人。”说完,就让人再给杨忠培倒一杯茶。

        孙缘淳告诉杨忠培,黄亮可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穷,没钱没权,能有现在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有了钱之后,把他父母接到城市里来,可父母过不惯这样的生活,黄亮就让二老回到了农村,一有空就回村里看看二老,二老过得也不寂寞,更何况自己的儿子这么有出息,心里面也很踏实,活到现在也是寿终正寝。而黄亮不仅对父母孝顺,对村子里的穷人也很关爱,周围的人有了困难也会主动的去帮助,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孙缘淳问黄亮:“我让你准备的准备好了没有?”

        “大师,准备好了。”

        杨忠培问:“准备什么?”

        孙缘淳告诉他,一切从为死者穿衣开始,其程序大致是:穿寿衣、寿鞋。身盖黄稠,面蒙绸巾,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五官复位,口内置帛金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金元宝,右手握一根打狗棍。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中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否则会出事,折磨。死者多放在门板上,面盖白布,头枕事先用麦秸装好,刺有雄鸡图案的“长鸣鸡枕”,枕边放谷草,谓“招魂草”,草边放白纸剪成的“拾魂幡”。之后烧纸焚香,家属号啕大哭。门前插白幡,以示乡邻。老人死后,孝子遣人持孝布向亲友报告死讯、死因及葬期,出门在外的子女及亲友要及时奔丧,吊丧,问明死因,灵前跪叩,出嫁的女儿是一路哭着而来。亲友奔丧,要携礼吊丧,叫“上祭”。礼品有:点心、油果、白面馍馍、寿桃、布幛、金斗、银斗、摇钱树、现金、挽联、花圈等。并在其上书祭者姓名。亲友来吊,孝子迎接,陪同哭悼,谓“陪孝”。孝子送孝帽、孝衣,为“破孝”。孝布分“大孝”、“小孝”、“花花孝”。死者儿女、妹妹为“大孝”。侄儿、侄女为“小孝”约6尺白布,其余为花花孝约一尺白布,孝子贤孙所穿孝服,不锁边,毛处外露,没有扣子,制作粗糙。腰系麻丝,拖拉着鞋子,谓“披麻戴孝”。

        吊丧之人,需戴孝哭丧,男子吊丧,跪叩,连哭三声,没有词;妇女哭丧,涕泪交流,嚎啕大哭,有调有词,谓“嚎丧”,该哭的人不哭,被认为不知礼,不孝顺。亲人亡故,孝子孝女端坐或蹲在地上,不坐凳子及高处,日夜不离棺材,谓“守灵”。死者头前置一盏用麻油或棉籽油作燃料的油灯,为“长明灯”,还放有祭果、,放坟头上。死者停丧分“排三”、“排五”、“排七”,即从亡故之日算起,按停丧天数三、五、七天。停丧缘由,一是为亲人丧,瞻仰遗容,二是农家认为,阴司“小鬼”往往有“误拿”,停丧三、五、七日,如“小鬼”误拿,死者灵魂会被放回。吊薄饼及一个瓦盆俗称“老盆”,“老盆”底部要钻眼,有几个儿女钻几个眼,顺序由长到幼。孝子不断在“老盆”焚香烧纸。老盆旁放一只碗,俗称“遗饭碗”。孝子用餐务必先向“遗饭碗”里盛添少许,出丧时置篮内守灵的孝男孝女每天一早天未明大哭一场,客人来吊,也陪着痛哭。

        “土葬的讲究也太多了吧。”

        孙缘淳说:“到了出丧的那一天,讲究也不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黄亮这时候也出来,问孙缘淳:“大师,我们啥时候出丧?”

        “你急啥,有我在,没问题,保证给你家挑一块风水宝地,让你以及你的后代都受益。”

        黄亮便不再打扰,忙活去了,毕竟亲朋好友来了一大堆,得招待一下。

        孙缘淳此时带着杨忠培到外面转转。告诉杨忠培,在给人选择坟墓所处的位置时,讲究也是很多的,要注重整体,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察形观式。这四条最重要。长辈的坟墓是很重要的,他可以福泽后代,让子孙受益,因此不可马虎。又告诉他关于山与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山的高低,地势的高低等对坟墓风水的影响。

        回去以后,孙缘淳又给黄亮交代了一下,告诉杨忠培,今天就到此为止了,好好休息,明天出丧。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孙缘淳就把杨忠培叫醒,让他准备一下。孙缘淳后来告诉他,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扛条凳的,然后即为牵缆持丧棍的孝子,孝子之后是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女眷和步行的亲友。

        来到村外后,送葬的亲朋止步,黄亮“谢孝”。然后除去棺罩、停下仪仗,家人与至亲携纸扎及祭品随棺前往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后,孙缘淳摆下罗盘仪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认为可以为止时,给大家知会了一声。大体上方位为东南——西北向,还要由孙缘淳安置镇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谷等。黄亮入墓检视,然后家人往墓内扔“富贵钱”、“富贵馍”。墓内要放又由孙缘淳画符的新砖、新瓦,这是阴间的锁和钥匙。在掩埋棺木时,要求“人停锹不停”。家人则要呼喊死者“躲土”。坟丘堆成后,死者儿孙所持的“哭杖”和“引魂幡”要插在坟头,接着烧化所有纸扎,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尽哀,然后悄然退出,让死者永远安息于此。

        回去以后,孙缘淳告诉黄亮:“好了,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没事的话我就带着我的徒弟走了,还有,记住,头七的一天家里千万不能有人,否则你父亲会因为思念你们而无法投胎,在那一天记得给你的父亲单独准备一顿饭,我说的都完了,再没事了吧。”

        黄连说道:“那么,大师,我以后有什么事情还可以叫你吗?”

        “当然没问题。”

        “那么大师慢走,我就不送了,钱我会给你打到卡上的。”

        “那我走了。”

        孙缘淳带着杨忠培就往他村里走,刚好赶上杨忠培的爷爷奶奶把晚饭做好。

        杨忠培的爷爷说道:“哎呀,还好你们回来的早,刚赶上这顿饭,不然的话我还打算在晚上给你们热一热。“

        ”老先生,不用这么麻烦,我和你孙子都有手有脚的,有什么事让我们自己来就行了。”孙缘淳说道。

        “道长,你这话就见外了,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更何况这恩比涌泉还大呢。”杨忠培的爷爷说道。

        大家聊了几句家常,便坐下来吃饭。杨忠培的父亲说:“爸,妈,我公务繁忙,抽出这么两天来陪你们,明天我就不得不回去了,单位里有事,我是没办法抽出时间再陪你们了。”

        杨忠培的爷爷说:“你有工作,自然忙,别担心我和你妈,我们两个的身子骨还硬朗着呢,你就放心的回去吧。”

        杨忠培的爷爷又问道:“那孙子,你回不回?”杨忠培答道:“我也得回了,班里面组织了一场聚会,毕竟毕业以后再见的机会就很少了,所以我得回去。”

        “那道长你回去吗?”

        “我自然要回去了,都关了几天门了,回去肯定很忙。”

        杨忠培的爷爷说:“既然你们都要回去,那明天早上就得早起,今天就早点休息吧。”

        吃完饭后,杨忠培的爷爷问杨忠培今天如何,感觉怎么样,杨忠培也是很耐心的回答。

        聊了一阵后,大家都睡了,杨忠培回想了一下今天以及昨天发生的以及他师父给他说的,脑子里一头雾水,对那些风水,以及那些流传了几百年的风俗习惯,为何这些东西可以长久不衰,有很多东西杨忠培不明白,杨忠培干脆后来就不想了,直接睡觉,第二天一大早,所有人都早早的起来,这是在夏天,天亮的早,要是换在冬天,还是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大家坐客车到了县上的时候,杨忠培的父母告诉杨忠培,他们要出差,现在就坐火车走了,这两天就好好一个人待着,别惹事。

        杨忠培答应了以后就和孙缘淳回省城了。

        到了省城,一出火车站,孙缘淳就告诉他,如果他想去他那,随时可以,说完就给了他一把钥匙,然后就走了。

        杨忠培回到家以后,手机响了。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51_51896/164097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