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 第四百章 “触电战”

第四百章 “触电战”


在“冥王星”作战巩固下来并在德军的反击中开始落幕的时候,日本对美宣传及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几乎在同一天积蓄力量已久的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上由“佯攻”变成了主攻。

        反击态势刚刚结束还没有来的及稳固下来的德军遭遇到了苏军在不太适合反坦克火力与防空火力发挥的夜间展开的全线反攻,这一次的进攻不是以炮火的试射为核心,而是以六个机械化军和三个坦克军为先导展开的行动。

        历史上的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以坦克军为绝对主体,而此时的苏军装甲力量则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规模主义,并且以配属步兵作战和机械化军为主体。大量的步兵不是再直接乘坐在坦克车上进行战斗,而是乘坐在全履带的步兵战车上投入了战斗。

        半年的时间虽然不足以完成坦克飞机等重要关键装备的开发和服役,但却完成了以t50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来的大量步兵战车的开发和服役,新的步兵战车吨位达到了二十五吨,不仅有着完善的防护,还配备了双联装二十三毫米口径的长弹版大威力机炮、即可以做为机动防空火力点,也可以运载大量步兵投入作战。同时,还有不少二十吨级的自行迫击炮和火力支援车。

        历史上的坦克机械化部队的发展,几乎是到了冷战后期才开始重视伴随步兵的火力。而张伟却提前意识到了这一点:同一辆中型坦克相比,二十吨级的步兵战车造价最多只有中型坦克一半,很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尤其是不需要消耗装甲钢的情况下,可是对于作战的综合意义,却明显超过了其成本本身,是值得的。其战术思想也脱离了因为“闪电战”而带来的错误教条。

        纵贯整个二战,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比较成功的例子往往是那些其中一方拥有明显压倒战术能力下才可以有效运用的作战方法。可是当双方的攻防能力都趋于完善、比较势均力敌、制空权也未必一定能够在作战中得到保障,步兵部队还往往坚强可靠的时候,更多的装甲战斗旅或师一级的往往就算很大的冲突了。同对方步炮兵的交锋,才是装甲机械化力量的常态。尤其是此时进攻的苏军以“逐次歼灭战”为根本目标,并不追求“大纵深作战”“一次性集团军群歼灭战”时候。

        乘坐这些步兵战车的苏军士兵训练待遇上要比携带标准镜和三十发弹夹版svt步枪的“水货狙击手”们逊色一个层次。但也都是按照实战化要求在训练场上接受过众多压力环境下快速应急射击训练、车辆维护训练、基本战术训练的精锐步兵。

  https://www.biqugebar.net/52_52212/187776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