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侠,种田否? > 第76章 第76章

第76章 第76章


平安京往南三十里,有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北望京城,南倚云山,可谓是藏风聚气,山水源流。

        这里,亦是文家人的埋骨之地。

        “外祖父、外祖母,我是妙妙,我代娘亲来看你们了……”妙妙恭敬地跪在墓园中心一座最高的墓前,端端正正地向着外祖父母的墓碑俯身下拜,三叩首。

        墓园萧瑟,清洌洌的白玉制成的墓碑上文杭二字铮铮风风,静默无声。

        太傅文杭,出身清溪世家,位列三公,不仅学识渊博,为人刚毅克已,入仕几十年清廉公正,一心为公,深得朝野上下敬重。

        先帝在位之时,特将当时年仅四岁的长子也就是如今的景德帝立为太子后,便交于太傅文杭开蒙,加封太子太傅,而文杭自然也没有辜负先帝的厚望,自此便专心教导太子,读书习字,通史辨今,治世之道为君之义,可谓无一不授。

        虽然太子资质平平,性格也有些内向沉郁,并无任何过人之处,但文杭依然尽心尽责悉心教导,可惜后来,太子幼弟出生,亦是先皇后所出之嫡子,而且自小便聪慧过人,性子也极讨人喜欢,深得帝后的疼爱。

        连在朝中重臣眼中,小小年纪便明智善学,敬上待下都气度洒脱的荣王殿下也才是更合适的太子人选,毕竟现如今的太子殿下,各方面都表现平平毫无惊艳之处,唯一能称道的也只有他的晨昏定醒日日不怠的孝道了。

        奈何,无论先帝还是先皇后,更偏疼的还是小儿子……

        及至荣王年长,越发风姿超然,在一干皇子中极为出众,太子在他面前更是黯然失色,先帝几次都动了废太子的心思,想改立荣王为太子。

        还是文杭与几位恪守宗教礼法的老臣几次力保,坚持遵循立嫡立长的纲常和草率废立太子的隐害,才勉强护住了景德帝当时的太子之位。

        也就此给自己埋下了祸端,引来了后来惨烈的灭门之灾。

        开元九年,荣王林乾意图刺杀太子取而代之,太傅文杭为护太子被乱刀砍死在东宫之中,惹来天子震怒,荣王竟铤而走险举兵反叛,而且还控制了平安京大半权贵的家眷为人质,意图逼宫。

        文家人便也在其中,而且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泄愤对象,荣王命人残杀了文家满门,除了当时回府探亲的小女儿文茵侥幸得以逃出,文杭妻子、两个儿子、孙子孙女及所有家眷共一百三十七口全部都被虐杀,死相惨不忍睹。

        那一夜,兴元坊中火光冲天,惨烈呼号声声入耳,令无数权贵重臣心惊不已。

        若非当时太子率宫中仅有的一千禁军死守宫禁,援军又及时赶到,只怕连先帝都会遭了毒手。

        经此一役,不仅平安京中元气大伤,帝后更是又惊又痛,心神俱丧,就此一病不起,不足半年便先后崩逝。

        景德帝即位后,一反先前的温吞懦弱,不顾朝中非议对所有参与逆王谋反之事的亲贵朝臣痛下杀手,杀了个干干净净,连那些没有参与谋反,仅仅只是支持过改立荣王为太子的朝臣都没有放过,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不到三年,全都死光了。

        对于文家人,景德帝则给予了极高的死后殊荣,他不仅对太傅文杭极尽追封,更是亲自选定了平安京外的云山脚下为文家人的安葬之所,并且年年都会带着皇子及重臣来此祭拜,十八年来从无间断。

        不仅如此,还在宫中设了文太傅的灵位,日日香火供奉不断,连惨遭火焚的文家旧宅,都被修葺完好,这么多年时时派人打理,不忍其荒废,朝野上下均有感于景德帝对文老太傅的深厚情义,无不赞颂君臣相得。

        可这些哀荣的背后,却是文家唯一幸存之人连平安京的城门都不愿再踏足的绝望。

        那一场劫难至今已过去了十八年,文茵对家人的日夜哀思从无一日淡去,每每午夜梦回仍是会从漫天血色的噩梦中醒来,眼前永远都回闪着文家人倒在血泊中的残尸。

        这么多年,她再也没有回来过,似是只要不回来,便不用面对曾经的一切。

        萧澄叹了一口气,耐心地用干净的软布擦拭着墓碑,听妙妙一字一句地问候着外祖父和外祖母,转述着娘亲对家人的想念与愧疚。

        打理好墓前的一切,萧澄引着妙妙依次拜过两位舅舅和一众亲人,细细地向妙妙讲起了他记忆中的文家人。

        虽然他记忆中的那些人也已经开始渐渐模糊,可他还是希望,能让妙妙知道,这些她从未曾谋面的文家的亲人们是多么温良纯善,亦曾经是多么鲜活的生命。

        也希望,这世上还能再多个人,记得他们。

        他絮絮叨叨地向妙妙说起了严厉的外祖父,慈爱的外祖母,说起虽然外祖父总喜欢板着脸教训他要多读书多练字,不要学他那个只知道舞枪弄棒又拐跑别人家女儿的爹,可还是会在他离京时备上一柄特意向皇上求来的宝剑当礼物。

        说起外祖母总是会慈爱地给小辈们准备许许多多的好吃的好玩的,拢着一个院子的孩子看着他们笑啊闹啊,能乐呵呵地看着他们一整天。

        说起性格宽仁温和的大舅舅,能烧一手地道江南菜的大舅母,还有那几个活泼的表兄弟,他们还约好了将来也要一同逃家跑去如意山庄找他学功夫。

        还说起,大舅舅家那个刚出生不久的小表妹长得白白嫩嫩见人就笑有多可爱。

        萧澄还记得,因为那时他太喜欢围着小表妹转,吵着也想要一个这么漂亮的妹妹,舅母还曾开玩笑,要把小表妹说给他当媳妇,而不知羞的自己当时是怎么说的来着……

        “舅母,等澄儿长大了,便带着花轿来娶小妹妹,你要看好她,莫被别人抢去了……”

        那个漂亮爱笑的孩子……

        听说后来被扔在了小花园蓄水的水缸里,找到的时候,已经是文府大火之后了,小小的尸首……

        已经被沸水煮熟了……

        舅母则被烧成了一团焦尸,就死在了缸边不远处。

        萧澄悲痛的目光缓缓扫过依偎在父母墓旁的那个小小的墓碑,到底还是没忍住红了眼眶。

        妙妙不曾出声,只同样红着眼眶,跟着小哥的脚步,认认真真地拜过每一块墓碑,仔仔细细地努力记住上面的每一个名字,随着萧澄的轻声回忆,那些名字渐渐鲜活,不再是刻在冰冷墓碑上的一个个文字,而是她的亲人!

        再往前,便是小舅舅文修贤的墓了,萧澄拉过妙妙,让她将七杀剑平放在墓前,蹲下身,“小舅舅,我们带你最喜欢的七杀剑来看你了,高兴吗?”

        萧澄轻抚墓碑,对妙妙说道:“你听娘说过吧,小舅舅以前最喜欢这些刀啊剑啊的,总是冒着被外祖父行家法的风险,偷跑出去拜师学武,那年爹娘带我来平安京,我还偷偷教过他如意拳的心法呢!”

        只可惜,小舅舅向武之心虽然堪比夸父追日之恒心,奈何家中有外祖父镇宅,一心只愿家中子弟熟读诗书,可怜的小舅舅也只能躲躲藏藏,偷偷摸摸的学上个一招半式。

        当年还是自己无意中说漏了嘴,告诉小舅舅七杀剑就在如意山庄,引得他死缠着爹想去如意山庄看剑,被外祖父狠批了一顿板子也不肯放弃。

        最后还是爹承诺下次再来平安京时一定带着七杀剑,他才罢休。

        后来,爹爹当真应诺带了七杀剑回来,小舅舅也算是得偿所愿……

        临死前,见过了七杀的样子……

        妙妙其实早知道这些,在家中,娘亲最常提起的,除了外祖母,便是小舅舅了,她知道小舅舅特别聪明,从小便过目不忘,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学苑里的夫子们都夸他将来准能再给文家考个状元回来。

        纵是偷偷学的那些一招半式的功夫,也能让他找出中间的关窍,无师自通。

        她还知道,这个小舅舅自小长得便很俊,风度翩翩,身姿不凡,兴元坊中多少人家的夫人们都早早想将他定给自家女儿,最后还是被武威将军家抢到了。

        只是可惜,未及成亲,文家便灭了门。

        那姑娘坚持为小舅舅守满了三年妻孝,才肯点头嫁人。

        下山前,娘亲还念叨着,若是她在京中遇到那个无缘的小舅母,定要好好拜谢对方。

        直到日当正午,萧澄才带着妙妙起身离开,向墓园门口走去。

        妙妙一路心情都很是低沉,今天是文家人的祭日,亦是她出生的日子,可是这个生辰在萧家却是个谁都不能提起的日子,妙妙亦懂事的从不肯在家中过生辰,只是不想勾起娘亲更多的悲伤。

        每年这个时候,娘亲都会把自己关在房中一整天,以往她在家时还能陪在娘亲身边,今年她不在,也不知道爹爹能不能安慰好伤心的娘亲。

        她正惦念着家中的父母,忽然听到身旁的小哥“啧”地一声,也不叫她,气势汹汹地纵身向前方掠去,直冲墓园门口。

        妙妙不明所以地跟了上去,还没到门口,便听到一个嚣张至极的声音张狂道:

        “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你也配来这里?”

  https://www.biqugebar.net/53302_53302997/125685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