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机器丛林 > 15

15


  八十年代的河北农村,到处是质朴的气息,小时候小A身体不好,父母又不在身边,村里孩子不愿和小A一起玩。小A成天一个人呆着,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并不识字,看得最多的是连环画。镇上有一个出租连环画的书摊,五分钱可以坐在那看一天,租回家看一分钱一本。外婆宠小A,时不时给小A零花钱,全部被小A花在小书摊上。逢年过节拿到压岁钱的第一时间,小A跑到镇上书店,将压岁钱一分不剩地换成小人书抱回家。乡村学校课业轻松,回家后又没有家长监督学习,小A有大把的时间读自己喜欢的小人书,玩。

  那时候的天可真蓝,冬天可真冷。一场雪下来要淹没膝盖,刚下的雪松松软软,一脚下去,雪直往鞋子里钻,外婆交待要沿脚印走路,这样鞋子里才不会灌进雪,也不会不小心踩到被雪掩盖的水坑。小A不喜欢踩着大人的脚印走,他喜欢踩那些松软的雪,一脚下去,不知道会踩到哪里,小A喜欢这种未知的刺激。所以每天从外面回家,小A的鞋袜都要湿透。外婆从不责备,只赶紧让小A脱下鞋袜放到火边去烤,嘱咐小A下次鞋袜湿了要早点回家。有一次小A助跑跳跃,不小心踩到水渠里,好在雪下的水渠结了一层薄冰,只有一只脚没入水里,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一瘸一拐地回家,一场重感冒,老实了两个星期。

  老实呆在家的日子,雪地渐渐变硬,平房的屋檐下结出长条冰棱,掰下来猛舔上去,粘在舌头上,等冰慢慢融化。试过把冰棱埋在雪地里,还试过拿冰棱到灶台上烤,在雪地画圈,砸屋前的树梢,拌在棒面粥里……千变万化的玩法,永远都不腻。

  冬天过后可以上树掏鸟,夏天在小麦地里疯跑,在玉米地里探险,大人们忙着收割,挣工分,小A跑到田间地头帮忙,没什么事做的时候干脆躺在树下看天,看着看着一睡好久。

  姑娘听得痴迷,小A的童年生活于她是生活展开的另一幅画卷。姑娘在城市长大,母亲身上有清教徒似的固执,拿筷子的高低,端碗姿势等等一切行为必须有统一标准,对姑娘管教极严,从不表扬,不断地打击批评,发现姑娘和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起走路回家即是一顿打骂,并在比姑娘低年级的孩子中培养通风报信者,监督姑娘课余和哪些同学讲话。这些让姑娘从小学会察言观色,并养成姑娘隐忍的性格。好在姑娘天性乐观,爱读书,爱和同龄人玩,压抑的家庭教育没有在姑娘身上留下太多阴影。姑娘不会和小A提起这些。

  小A还记得,刚上小学三年级那年,渐渐有更小的孩子愿意和小A一起玩,每天吃好晚饭后,小A召集一群更小的孩子来到村委会前的一片空地上,分配好任务,带队伍从村头走到村尾。

  小A将这个游戏命名为“咚咚行动”,任务是往别人家的院子里扔石头,再躲在一旁,惹得院里的狗乱叫。成功的任务是引出主人出来看怎么回事,失败的任务是被主人当场抓住。最初小A和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后来人们知道是一群村里的孩子捣乱,不再理会,哪怕院里的狗叫得震天响。

  捣乱的游戏是要有人应和的,如果被捣乱的对象视而不见,捣乱的一方顿觉索然无味。

  小A和姑娘说的不是这些,小A和姑娘说的是秋天金黄的麦田,和伙伴们在地头拾麦穗,是夏天用冰凉的井水泡一个大西瓜,效果比放在冰箱里还要好,是冬天在田里烧草木灰,整个村子里弥漫一股来年丰收的期待。

  “你的童年真丰富啊!”姑娘感叹。

  “农村孩子没什么玩具,只能满村疯跑。我以前个子小,老被欺负。”

  “真的吗?好可怜啊你!我保证不欺负你。”姑娘看着小A调侃。



  “嗨,你多吃点。”小A看姑娘放下了筷子,对姑娘说。

  “呀,你的故事太精彩,我都忘了吃,你一说,还真有些饿。”

  “吃饱了才有力气听故事不是。”

  “那是,其实啊,我是大胃王!”姑娘一脸得意。

  “行,大胃王,可得展示实力出来啊!”

  “没问题!”

  当你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人,一定可以发现她吸引你的地方。姑娘的样子不是小A容易心动的外型,因为那个给自己设定的特别的第九个的情愫,小A对姑娘动了心,长久积蓄的情感需求投射在姑娘身上集中爆发。

  小A开始喜欢看姑娘对自己轻轻地笑,喜欢看姑娘若有所思的样子,喜欢看姑娘一脸放松地和自己开玩笑。她应该,对我的感觉还不错吧?小A没有喝酒,却沉浸在微醺般的醉意中。

  https://www.biqugebar.net/88288_88288411/6370039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