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遇见赵士程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我常常想起王苑的好处,她能帮助陆母管理好家中的大小事务,替陆母排忧解难,化解烦恼,而我却是经常制造烦恼的那一位。

  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亲友来府中做客,各种礼节规矩王苑都了然于心。像做针线活和看账本这两件事,我觉得比学习作诗难多了,再比如自己能力不足且要吩咐众人一起去处理一件事的时候,她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别人也愿意听她的话,我却看不透每个人的特长,也没法调度陆府中所有仆人和丫鬟。甚至有时还搞不清楚小厮们的名字,记得名字的却认不清脸。

  我能叫上名字的恐怕只有迎香和北辰,其余丫鬟在我眼中通通梳着一模一样的发型,穿着一模一样的裙衣,连高矮胖瘦都无太大差别。我来陆府中早就超过十年有余,王苑不过才来一年,她在众人面前可比我受欢迎多了。论诗词作画,我们没比试过,可论起谁的人缘好些,谁的管理能力强些,我真要抱头大哭一场,远远不及她一半好。

  那次去云门寺测字卜卦,我没在场,不知云门寺的大师为何否定了她与务观的婚事。假如那时云门寺的大师测算出他们两人才应结琴瑟之好,说不定也就没有我嫁给务观的这出戏了。

  更让我感到疑惑的是,迎香似乎说过王苑心仪之人就是务观,假如这件事千真万确,那日在宴席上她没表露出任何的异常,近日虽不在府中走动,也没哭没闹没有任何不寻常的动静,只在她的屋中安安静静地做些本分事。她不气恼,也不怪老斑鸠,更没恨死我,真叫人看不出一点儿情绪变化。

  我垂着手在院子中乱逛,刚想去瞧瞧王苑,走到半路又折返过来。

  “后院的菊花是不是开了?”

  我问迎香道:“看天色似乎将要下一场大雨,那些菊花有的刚冒出花骨朵,不要被大雨浇了才是。”

  “姑娘多与三哥儿说说话去,别一个人闷在屋子里……”迎香回我说,“那边的花自然有其他人照料着,想必不妨事。再说那些菊花本来就是生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越是恶劣的天气,它们才开得好看呢。”

  “那可不一样!”

  我固执地要亲自去收拾菊花,迎香不甚理解,她也不好拦我。我边拉着她往后院走去,边解释道:“你不懂那些菊花的可贵,若是换做别人送过来的,本身就是几十盆小花,也不值几个钱。”

  “难道是三哥儿送的么?”迎香偷偷笑着问我。

  “他才不会想到送我花呢。”我摇摇头,“别看务观什么都好,总是最体贴人的那一个,可是论起某些事,这些男子都一个样,尤其是在送花这种细节上面。”

  大概有一年立秋,沈琳不知道发什么神经,突然爱上了菊花,叫沈轩用驴车从集市上挑买了整整十车的菊花。多到什么程度呢?多到她家的仆人照料不全,多到连她家那么大的院子都摆放不下,只好搬运了一车菊花来府上送给我,还配齐了最精致的花盆。她还特地运来了特殊的土壤,叫我好生照看。我本身也喜爱这些花花草草,不用她提醒,自己就一抔土一枝花苗,亲手栽下去满车的菊花。

  除了沈琳送的那些花,从小到大还没有第二个人送过花给我呢。我虽不爱戴花,却极其喜爱饲养那些花花草草。不知怎的,又回想起某月某日,有人用我的绣帕包了一包梨花,给我枕着,那股味道已经淡去,记忆中的画面也渐渐淡去,只有留在心底的感情,想起来时还隐隐作痛。

  正当我和迎香从院子中往檐下搬运花盆,空中忽然哗啦啦地下起大雨。我毫无防备,也没打伞,一下子湿了头发跟衣服。索性脚下跑快了两步,回头撞见了务观。

  “快帮我一个忙!”我喊道,“这么大的雨浇下来,那些花骨朵就被摧残了。”

  这时后院没有别人,务观说了句“你回屋,别着凉”,就飞快地跑进雨中,北辰也随他一起在雨中抢救那些还没绽放的菊花。

  原来务观正打算去书房里,完成曾先生布置下的题目,帮我收拾好菊花,耽误了一阵子。

  我只道了声谢,又想不起其他话跟他说。待要催促他快去书房,务观拉着我的手,转而说道:“不碍事的,顶多是三篇文章,晚些时候再作也不迟。倒是方才的情景让我想起了几句好诗,就是不作诗,画成美人菊花图也挺有趣。我们快快换了衣服,到房中详说详说。”

  走过回廊时,曾先生正巧从雨中归来,他沥干伞面的水,回头看见我和务观,我们拜见了曾先生,又见他身后还跟着一位年长者。

  原来那位是曾先生的兄长,名叫曾弼,也是个会作诗的先生,以前与陆老爷同朝为官,只是因为朝堂上两党相争,曾先生自己被罢了官,他的兄长也同样被迫辞了官。

  我正想与曾先生商量集结诗社的事情,之前只提到曾先生字号“茶山居士”,建了个诗社名“花间社”,还没默许我的加入呢。务观稍稍用力拉了拉我的手,朝我摇头示意不要打扰到曾先生与兄长的要事。那二人果然没有停留多久,只与我们寒暄了两句话,脚步匆匆地往陆老爷的书房赶了过去。

  我经常看见他们在陆老爷的书房面谈,有时只有曾先生一个人过去,有时三五成群,聚集了一帮人,简直像在召开秘密会议,从白天谈到黑夜,从黑夜谈到深夜,大概就是朝堂中拉帮结派的那些事情。我对朝堂政事不感兴趣,尤其是他们总喜欢讨论与打仗相关的东西,他们这一派似乎极力主张朝廷尽快出兵,北上伐金。我也举双手双脚赞同,一定要把挑事的金人狠狠揍一顿,叫他们知道优雅只是我们宋人表现出的品德,而非胆小怕事软弱好欺。

  可是我之前又常听爹爹剖析过其中利弊,他说一味的出兵攻打金国,有可能让其他敌人乘虚而入,譬如大辽,再者朝廷的实力似乎也不能把北方失地一举拿下,贸然进攻只会损兵折将。

  这大概也是秦丞相他们那一派,极力主张偃旗息鼓的重要原因。

  https://www.biqugebar.net/96_96832/5056287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