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信陵公子 > 第五十四章 择亲四比

第五十四章 择亲四比


四国公子入住之后,原本有些空旷清冷的和馆,瞬间热闹起来。

        刚来的数日,各位公子旅途劳顿,是以择亲之事还没有立即开始。每日不是魏王赐宴,就是太子魏圉、相国孟尝君、亚卿芒卯、宗伯魏齐轮流款待,还有一次一起入宫拜见了魏国太后。之所以如此,一来是让各国公子休息恢复,二来也提前察看一下每一位的才能品性,择亲之时好做到心中大概有数。

        不过这期间,却是能隐隐看出一些端倪。魏王和太子自然是要一视同仁,相国孟尝君显然跟楚国阳文君走得最近,芒卯招待秦国泾阳君次数最多,魏齐拜访赵国平原君最频繁,韩国城阳君却因国小力弱,少有人问津,无忌便多去看他,还常常约着与郑安平、魏固一同游玩。这样细数下来,倒是像商量好了似的,正好一家一个,看起来不偏不倚。

        按宗伯魏齐的预先安排,择亲比试定在了第九日开始。到得第八日,在魏王首肯下,魏齐于和馆的正堂设宴,招待诸位公子,同时宣布比试规则。

        这一日,魏王车驾亲临和馆,中军将晋鄙率领魏军精锐,将和馆远远围起,以谨防不测。太子魏圉、少公子无忌率魏国诸公子,相国孟尝君、亚卿芒卯率领群臣,尽皆到场。宗伯魏齐做为择亲主事,更是早早到来,忙前忙后。

        一众人等到了和馆正堂,各依座次入席。然后先由魏王举杯,邀诸公子及众卿同饮。

        一杯饮罢,开始正题。魏王清了清嗓子,道:“众位皆知,小女长公主魏氏,如今业已成年,正可婚嫁。本有意于国中择选贤才,以成良匹。谁料诸国看重,纷纷遣使前来,有意求亲。此既是小女之幸,又是我魏国之难(上声)。想诸国皆与我魏国同列诸侯,交好多年。此番无论如何,必将取一而拒三,难免有伤列国和气。”

        说到这里,魏王故意顿了顿,看座中众人都侧耳倾听,四国公子也都是郑重之色。他心中满意,继续道:“是以寡人思虑再三,决意邀诸位公子同来。在这和馆之中,同场考较一番。最终胜出之人,回国之后,可再别选良媒,行纳采问名之礼。如此一尽人事,二凭天命,无论谁胜谁负,都勿生怨怼。不知诸公子意下如何?”

        魏王这一番话,总结起来,大概就是说:既然你们都想娶我女儿,那就在一起比试比试,谁赢谁做我女婿;如果你们自己学艺不精,输了面子,可不要怪我!

        泾阳君、阳文君、平原君、城阳君四位公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自了然。魏国此举,虽然滑头,却也不失公允。只是说到现在,还不知具体该如何比法,大家心中又各有疑惑。

        只见平原君当先起身施礼,道:“赵胜前来,自然听从大王安排。只是不知所谓比试,具体又是如何?”其他几位公子见平原君先表了态,也都起身表示同意,只请魏王继续明示该如何比法。

        魏王转头看了看魏齐。魏齐明白,是该自己来出场了,便起身走到中央,先对魏王施礼,又向各位公子施礼,道:“诸位公子稍安勿躁。蒙大王信赖,特命魏齐主持择亲一事。此次比试,自然也由魏齐详细安排。”

        说到此,他从袖中拿出一卷竹简,郑重展开,边看边说道:“择亲之选,在德与才。德行之事,连日来诸位公子与我魏国众人往来游历,已知大略。是以后面的比试,重在贤才。”

        众人这才知晓魏齐将比试放在第九日开始的妙处,不禁暗暗称赞魏齐果然虑事周全,便继续仔细听他的选才之法。

        只听魏齐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书,无以治。是以选才之比,首比诗书。”

        所谓诗,就是《诗经》,所谓书,便是《尚书》。这两书,一个是选取民各地风雅韵,一个是汇总历代政令典章,相传都由圣人孔子编定,代代流传,的确是无上经典。

        座中阳文君、平原君和城阳君都觉得比较诗书,自是应有之义。不料泾阳君却起身道:“所谓诗书,均是儒家之言。我大秦自商君起,便以法立国,相传百年,至今强于诸国。所以在下之意,应比法家之说为好!”

        一言既出,满座愕然。战国之时,各国为求强盛,均多有变法。但法家多行霸道,又有苛峻之名,是以除了秦国直接说以法立国之外,其他各国国君即使行了法家之说,也还是标榜圣人王道,以求仁君美名。不过若实际论来,也确是秦国在法家治国的路上走的最远,其他各国一时风潮之后,大多只剩下皮毛。

        魏齐看看泾阳君,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偏偏秦国强于诸国,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泾阳君敢如此现场炫耀,所倚仗的也就是这个。

        眼见座中尴尬,亚卿芒卯却悠悠站起,道:“诗书固然是圣人经典,诸子之说,却也各擅胜场。既然是比学问,也不宜厚此薄彼。依在下看来,擅长诗书者,便讲诗书;擅长法家者,便讲法家;擅长其他诸子者,也可一并讲来。如此不知大王以为然否?”

        这番话看似为魏齐解围,实际上却是帮了泾阳君。但若细细论起道理,也的确如此。魏王一来觉得有理,二来也不想直接驳了泾阳君,便点头同意。

        魏齐当初定下较量诗书,就是因为知道泾阳君向来好武,再加上出身秦国,在诗书之上必定没有什么研究。然而如今魏王既然首肯,他也不好再多说,只得答允诸子百家之说,均可参试。

        第一项比试内容敲定,他接着又说第二项比试内容:“上古圣人制舞作乐,以敦风俗,布教化,正礼仪。是以择亲之比,次比乐舞。”

        这次却是阳文君有了疑问,道:“乐舞种类繁多,有上古之六代雅乐,也有后世郑卫之音,我楚地则另有楚舞楚歌。却不知宗伯所言,是比哪一种?抑或也是如首项之诸子百家一般,各式均可?”

        有了前一次尴尬的教训,魏齐这次却是聪明多了,当即答道:“自然是各式均可,只按各位公子擅长。”

        阳文君听此自然没有异议,施了个礼坐下。

        泾阳君却又起来道:“先比诗书,再比乐舞,未免都太文绉绉了些。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应比一些武艺吧?莫非自魏武卒衰落之后,魏国便安心弃武修文了?”

        他这一番话,又是弄得满座愕然。

        所谓魏武卒,乃是当年魏文侯在位时,任用吴起所训练的强兵。魏武卒以重装步兵为主,每一个都是装备精良。按后世记载,一名魏武卒,需要戴铁盔,披三层重甲,开十二石的强弩;背上五十支弩箭,拿上长戈,佩戴利剑,全副武装,再带上三天的粮草,可以半天行军百里,当真是以一敌十的精兵。吴起带领训练出的五万武卒,横行天下,屡破强敌。谁知后来在庞涓的带领下,魏国两次中了孙膑之计,大败给齐国,魏武卒也几乎损失殆尽,自此衰落。

        泾阳君之前说秦国强于诸国,还可以说是自满夸耀。现在又提起魏武卒衰落,简直就是当众打脸。在座魏国君臣,脸上都隐隐有不悦之意。芒卯心中暗骂泾阳君该割了舌头,却也不敢冒着犯众怒的危险,再站起来替他圆场了。

        魏齐脸色也十分难看,咬牙半天,道:“后面便有武比,还请泾阳君先行坐下,耐心等候!”

        泾阳君“哦”了一声,大喇喇施了礼,又自坐下。

        魏齐喘了口气,平复了下胸中怒火,继续道:“文武之道,不可偏废,战场征伐,以射为先。是以择亲之比,三比射术。”

        泾阳君听到这里,才在座中满意地点点头,又斜着眼睛看了看另外几位公子。

        先秦之时,射术在贵族技能里极为重要。即便众人印象里文质彬彬、只会引经据典的儒家,也把射列在君子六艺之中。儒家先圣孔子,便是个中高手。阳文君、平原君、城阳君这几位,自然也从小涉猎,是以都无异议。

        魏齐看没有人有意见,继续宣布择亲比试的最后一项:“君子之行,出必乘车,大国军威,号为万乘。是以择亲之比,四比御术。”

        按春秋之时,大国征战,主力便是车兵。形容一国的军力大小,也是说“百乘之国”、“千乘之国”乃至“万乘之国”。那时征战,国君常常亲自乘坐战车出现在战场。为国君驾车的,都是极受信赖的大贵族。到了战国,步兵、骑兵逐渐崛起。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骑兵更是渐渐有取代车兵的态势。但毕竟千年传承,加上出行也常常驾驶轻便的轺车,是以御术依然是君子必修之课。

        四项比试宣读完毕,见再无异议,魏齐便道:“择亲比试,便是比这四项。具体细则,待比试当日,魏齐再细细与诸位公子道来。还请诸位回去养精蓄锐,以待大比之期!”

  https://www.biqugebar.net/42_42981/169208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