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信陵公子 > 第六十二章 白矢襄尺

第六十二章 白矢襄尺


众人还陶醉在芙蓉的歌声琴音之中时,芒卯突然开口,说要把她赠送给无忌。泾阳君虽然先已知晓,还是满脸可惜之色。

        无忌惊讶不已,一时竟然没有反应过来。他本能得觉得芒卯如此盛情,只怕不是什么好事,却又不知该怎么拒绝。

        此时芙蓉却盈盈站了起来,走到花厅当中,对无忌轻施一礼,道:“小女子自幼家贫,被卖入乐坊,幸得亚卿收留,并延请高人教习乐舞琴艺。去年秦军来犯,双亲也死于乱军。听闻少公子高义,身入秦营,说退秦兵,救了无数百姓。芙蓉愿入少公子府中,随侍左右。”

        无忌忙道:“不可不可!我那府邸甚小,现有的奴仆已经安置不下,实在也不敢委屈姑娘来。何况我那里素来都是一些粗人,只会舞刀弄剑,白白可惜了姑娘这一身好技艺。”

        芙蓉听了这话,眼中顿时波光盈盈,泫然欲滴,道:“少公子可是嫌弃小女子身份低贱?若用不上这身技艺,甘愿做个粗使奴婢,但能斟茶递水,做些粗活也好。”

        芒卯在一旁也劝道:“少公子切莫推辞。这芙蓉幼年入乐坊,我看她年纪虽小,却聪明可爱,就买了回来。在我这府里,只是教习乐舞琴艺,贵族礼仪,也不曾有人欺侮她。她也是性情和顺,谨慎本分,来服侍少公子,再好不过。”

        无忌只是推辞,坚决不允。

        忽听太子道:“无忌,芒卿盛情,你还是收下此女吧。想你那府里,到现在也还是当初我送去的一些奴仆,不是粗手笨脚的小厮,就是憨声憨气的仆妇,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现在你也到了束发之年,需要有一些性情和顺的丫鬟,在身边好好照顾起居,方才有点贵族公子的样子!”

        泾阳君也附和道:“太子所言极是!我在咸阳府里,家中各色丫鬟何止上百!贵族公子,就该有贵族公子的气派。气派哪里来?自然是要身边各种得力的人照顾出来的!”

        无忌还待推辞,却见芙蓉走到自己面前,重重跪倒在地,俯首道:“恳请少公子收留!”无忌看得真切,只见几滴清泪,从她眼中直滴落在地,溅起微微水花。

        见此模样,他心中已经软了半分。

        又听太子道:“芒卿也算是朝中长辈,长者赐,不敢辞。无忌你不说话,我便代你收了。回头丢到你府门口,你若不收,只能让她自生自灭了!”

        太子这话口气已是十分强硬。无忌不知道的是,太子如此极力想让他收下芙蓉,却是有自己的心结。这半年来,他和无忌与如氏姐妹走得甚近,如云虽然不错,他心中却更喜娇俏可人的如夷。但如夷明显跟无忌更亲近些。虽是从小感情深厚的自家兄弟,太子心里也忍不住泛酸。见别人要送无忌侍女,便想放在无忌身边,以分无忌对如夷之情。

        另有一处,怕是太子自己也没意识到。就是自从在宫里与绿萝厮混过,他面对如云如夷时,总觉有些说不清的羞惭愧疚。现在下意识地也想拉一个给无忌,让他和自己一般,大约能抹去心中的愧疚之意。

        无忌见芙蓉哀求得十分可怜,又有太子强压下来,实在无法驳回,只得道:“这……我便先收下。不过却要说在前头,我府里寒酸些,可远比不上芒卿。若是姑娘住不惯,便可早些说了回来。”

        芙蓉见无忌答应,还含着泪的脸上一片喜色,忙道:“奴婢住得惯的,多谢公子收留!”说着又叩了两叩,起身退下收拾去了。

        芒卯见今日宴饮,十分顺利,既成功拉拢了太子和泾阳君,又顺利将芙蓉送给了无忌,心中自然高兴,又吩咐上酒。席上一时觥筹交错,言笑不断,除了无忌一直有些忐忑之外,宾主各自尽兴。

        此后两日,因是魏王吩咐暂时休会,让众位公子好好歇息休养,以待武比,是以一时无事。

        那日无忌带了芙蓉回来,家中许多年才新进一个下人,而且还是个绝色丫鬟,奴仆中不免有些猜测议论。不过奇怪的是,主人似乎无意让这么一个丫鬟随身侍候,只单独安排了一间厢房给她,并让仆妇教她一些针线活计,一同做着。芙蓉像是真如芒卯所说,温柔和顺,没有流露任何不满之意,无忌怎么安排,她便怎么做,倒也相安无事。

        休息到第二日,一封急报自南方传来,震动了整个朝野:秦国大良造白起,率军数万,沿汉水而下,攻入楚国的邓地,军锋已逼近楚国的别都鄢城。

        阳文君闻讯,第一时间便率人朝见魏王,请求魏国出兵相助。楚太子舍人黄歇,也在魏宫之中慷慨陈词。无奈魏国去年刚被秦军攻打过,余悸未消,魏王一味推脱,就是不肯出兵。少公子无忌多次帮阳文君说话,相国孟尝君也少有的发了言,却都归无效。

        见求援无望,阳文君原本打算带人赶回楚国。然而很快又接到楚国消息,楚王命他务必全力争取长公主择亲之事,以期后续的楚魏联盟。阳文君长叹一声,只得继续留在大梁。

        又过一日,正是魏王约定,要比射术的日子。

        射术比试自然无法再在正厅里进行。和馆当中的谷底,早就整饬成了一片校场,就是为了武比做的准备。校场一侧,还有一弯曲水,浸出曲曲折折的河滩。那是原本就有的景致,修建和馆时,也保留下来。

        校场北侧,是给魏王、宫眷搭的观看的高台。两侧搭着略低些的台子,是留给各位公子和众大臣的。现在各个台子上都已安排就座,魏齐做为主考官,站在高台的一侧,只等魏王发话。

        稍时,魏王看时辰已到,冲魏齐点点头。魏齐会意,在高台上往前走了几步,大声道:“射术为君子六艺之一,又是疆场征战的必备之术。是以今日武比,便是考较诸位公子的射术。”

        他说到这里,扫视一眼全场,只见平原君安坐不动,泾阳君一脸跃跃欲试,阳文君偶尔看看泾阳君,脸上有愤愤之色。城阳君因为肩膀受伤,还需静养,后面的比试只得弃了。

        魏齐继续道:“今日射术比试,分为两轮。一为立射,一为骑射。立射比射箭之仪姿,骑射比射箭之敏锐。当然,无论仪姿也好,敏锐也罢,能够中的(音弟),才算有效。第一轮,先比立射。”

        当下命人在校场上布置完毕。只见远离魏王高台的一头,并排放了三个木靶。木靶上都用颜料涂出了一圈圈的环形。

        泾阳君、阳文君、平原君一起下场,各自取了弓箭,在自己对应的射靶位置站好,距离木靶均有百步之远。

        魏齐又详细介绍立射的规则道:“射箭之法有五,其中白矢、剡注、襄尺定仪姿,参连、井仪定手法。此次立射较量,第一箭专示仪姿,然后参连四箭,井仪四箭,每人共计九箭。”

        所谓白矢,是指挽弓时当拉满,使箭矢的金属箭头一直拉到握弓的手指处。所谓剡注,是指瞄准时箭矢保持水平,不高低倾斜。所谓襄尺,是指挽到满弓时,拉弓弦的手臂如同平放的曲尺,以使射箭平稳。

        泾阳君、平原君、阳文君都点头应了,准备比试第一箭。只见三人都是左手握弓,平举至身前,右手将一支羽箭扣到弦上。此时每人身边都有一个军士,各将一个盛满水的瓷碗小心的放在一位公子控弦的右手肘之上。这碗水,便是用来检验射箭仪姿的,须要做到射箭中靶心,而水碗不倾,衣袖不湿,方算过关。

        三位公子都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右肘的水碗,缓缓发力,将弓弦拉开。碗中水都只轻轻震动,却没有溢出,足见各自功力。

        泾阳君此前连输两场比试,此时知道绝不能再出差错。他用尽平生本事,沉心静气,仗着平素习武最勤,膂力也大,最先将弓弦拉满,当真圆如满月。白簇至指,矢平如砥,肘如曲尺,肘上的水碗纹丝不动。

        他故意将满弓在身前停了一阵,既为显示仪姿,也为了再好好瞄准。突然右手微松,“铮”地一声响,羽箭飞出,正中百步外的靶心。此时泾阳君的右肘依然平抬,稳如铁石,水碗当中唯有微微的水纹震颤而已。

        一旁查验的军士立即大声报出:“第一箭,泾阳君正中靶心,水碗不倾,衣袖不湿!”四周顿时一片喝彩之声。

        泾阳君心中得意,收了弓,立在原地,看另外两位公子射箭。只听“铮”“铮”的一声,平原君和阳文君的羽箭几乎一起射出。

        平原君虽然比泾阳君稍慢了一些,依旧还是正中靶心,水碗不倾,衣袖不湿。

        阳文君却是因楚国正遭秦国攻打,又看到泾阳君第一箭率先成功,心中略有急躁。松箭时力度稍微没控制好,右肘轻轻一震,碗中水跟着便洒出了一点,将衣袖沾湿。

  https://www.biqugebar.net/42_42981/174196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