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信陵公子 > 第六十三章 参连井仪

第六十三章 参连井仪


查验的军士各自报了结果。第一轮下来,泾阳君居首,平原君次之,阳文君最后。平原君见阳文君脸色有些惨淡,忙温言抚慰了两句。

        随即又比参连。参连之意,即是右手五指夹起四支羽箭。先射一箭之后,后面三箭连环而出,后箭依次命中前一箭,方算成功,比的乃是射箭的速度和稳定度。

        三位公子各自夹起四支羽箭,依旧站好。

        只见又是泾阳君抢先出手,第一箭射出,紧跟着右手如穿花蝴蝶一般,不断搭箭引弓。“嗖”、“嗖”、“嗖”、“嗖”,四箭破空之声连绵不绝。第一箭刚到靶心,就被第二箭从箭尾到箭簇一路劈开,接着第三箭劈开第二箭,第四箭劈开第三箭。果然是箭箭相连,分毫不差。

        然后平原君和阳文君几乎同时出手。这次却是平原君稍有失误,第四箭擦着第三箭中了箭靶,阳文君则同样箭箭相连,全部命中。

        阳文君射罢,怒视泾阳君,露出挑战之意。泾阳君却撇撇嘴角,表示不屑。

        之后又比井仪。井仪之意,与参连类似。所不同者,在于每一箭之后,要将准星稍稍偏移,最后射出的四支箭,须在箭靶上排成一个正方形,如同井口一般。

        此次是阳文君抢先出手,连环四箭,每发一箭,就微微挪动左手。这四支箭前后射出,是四声破空,到达却几乎同时,只听到“咚”的一声响。只见四支箭围绕着靶心,等距排列,组成一个标准的四方形。

        泾阳君见阳文君此次抢先,心中恼怒,赶紧出手时,却是有些急了。其中一箭稍稍偏离,钉到了一个较远些的位置,变成了个不伦不类的四边形。他生气地将弓往地上一摔,退在一旁。

        平原君虽然参连失利,此时依旧不慌不忙,四箭全中,组成一个四四方方的井口。

        至此立射战罢,泾阳君还是略略占先,阳文君其次,平原君反而因速度较慢,落到最后。

        魏齐忙命人一一记录了成绩,然后让三位公子稍事休息后,宣布开始比试骑射。

        相比立射的五法,骑射却是个新鲜玩意,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才在各国流行起来。不过因为此时还没有马镫,骑乘不稳,而骑射又需要双手放开缰绳,全神贯注于射击目标,是以颇有难度。

        泾阳君、阳文君和平原君三人持弓上马,各自背着一壶箭,三壶箭分三种颜色。却见又有一人一骑持弓跃马而来,马上之人年方束发,头戴金冠,身穿猎装,英气逼人,正是少公子无忌。

        无忌对三位公子举弓示意,道:“我手中之箭,乃是鸣镝,射出之时,会有哨音。稍后三位随我骑马绕场,当中我会随时射出鸣镝,任意射向一个箭靶。三位公子只要听到鸣镝之声,便随我射同一个箭靶。每人会有三箭,如果全部命中,则按射中先后来分胜负。可都明白了?”

        三位公子听得明白,都答应了。只见无忌一抖缰绳,胯下小马撒开四蹄奔了起来。三位公子急忙也抖缰绳,紧紧跟上。

        无忌绕得一圈,却没有射出一箭。直到一圈跑完,到了距离箭靶最远处,才忽然张弓搭箭。只听一声尖利的哨音,鸣镝直飞向当中的箭靶。

        鸣镝声一响,其他三位公子也都急忙张弓搭箭。待那鸣镝飞到一半,才分清到底是飞向哪个箭靶。随即羽箭纷纷脱手,都朝着中间的箭靶飞去。随着三声疾响,三位公子的羽箭都命中同一个靶心,但按照先后论,阳文君再拔头筹,泾阳君第二,平原君第三。

        无忌鸣镝飞出,依然马不停蹄,继续绕场而奔,三位公子也忙跟上。奔到中场,无忌一勒缰绳,小马倏地转向,从场中横跑,随即鸣镝声响,无忌又一箭射出。

        三位公子跟着无忌横穿校场,各自射出,依然是全部命中靶心,不过顺序却变成了泾阳君第一,阳文君第二,平原君还是第三。

        无忌的小马穿过中场,又背朝箭靶折身回跑。只见无忌反身搭箭,第三只鸣镝呼啸射出。

        此时三位公子刚刚射完第二箭,耳听到鸣镝又响,又赶紧搭上第三支箭,各自射出。这次却只听到“咚”“咚”两声,只有两支箭追着鸣镝上靶。查验的军士来报,平原君第一,泾阳君第二,阳文君的箭竟然没有命中。

        只见阳文君对泾阳君怒目而视,泾阳君却仰天打着哈哈,十分得意。

        原来泾阳君细算下来,此次除非自己能得了第一,不然都难说稳胜阳文君。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故意落后一点射箭,在阳文君的羽箭上靶的一瞬间,将他的箭射落,自己的箭却留在靶上。

        这一下虽然有些耍赖,但的确也是箭法高超。所以阳文君虽然愤怒,却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主考官魏齐最后查验战绩,再算上之前立射的战绩,宣布今日最终的比试结果。若然毫无疑问,泾阳君获胜。泾阳君纵马绕场一周,手举弓箭,朝四周人群致意,脸上满是得意之情。

        至此三场比试,阳文君、平原君和泾阳君各胜一场。芒卯看到结果如此,暂时放下心来。众人也都议论纷纷,盛赞三位公子果然是少年英才,各擅胜场,只待最后一日的驭术较量。

        魏王在高台上看了今日的比试,也十分满意,给三位公子各自赐酒。负责骑射鸣镝引导的无忌,也被专门赐酒一杯,以显示魏国公子,绝不输与他国。

        不提亚卿芒卯再次宴请泾阳君,盛赞他射术了得,府中一时热闹非常。当晚孟尝君的相府,却是一片哀声。

        阳文君没了此前风流儒雅的模样,在孟尝君面前伏地大哭。他不是因为今日输了射术的比试,却是因为楚国传来的最新消息。

        白起率领秦军,早偷偷在鄢城西边百里之处的夷水边,修筑堤坝,蓄满河水,又修了长渠一直通到鄢城城下,然后开渠灌城,将鄢城灌成了一片深渊。在河水浸泡之下,鄢城的东北角轰然倒塌,城中百姓被淹死数十万,真是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古往今来,决水淹城的战法,也算偶有听闻。比如当初智伯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氏的老巢晋阳时,就曾决汾水灌城。只是后来太过狂妄,反被韩、魏两家临阵倒戈灭掉。但像白起这般,在别人鼻子底下,偷偷修筑百里长渠来淹城的,真是闻所未闻,简直可以称为丧心病狂。

        看着痛苦不已的阳文君,孟尝君与冯谖对视一眼,喟然长叹。

        自阳文君来到魏国,孟尝君便着意结纳,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联合楚国来对付齐国。谁知前几日刚刚谈妥联楚攻齐之策,楚国就被秦国当头一棒,攻破别都鄢城,损失惨重。这样看来,数年之内,楚国都不会有力气东向,只能全力往西抵御秦国的攻势。可见人算始终不如天算,也许真的该联合芒卯来想办法?

        阳文君哭了半天,见孟尝君不做声,在地上扯着他的袍袖道:“还请相国能帮我极力劝说魏王,出兵相救楚国啊!”

        冯谖在一旁忙道:“阳文君先快快请起!我家主君并非不救楚国,只是屡次进谏魏王,都被挡了过去,实在也是无可奈何。”

        孟尝君也道:“阳文君之痛,老夫同感在心!无奈魏王心意已决,老夫无能,有负所托啊!如果阳文君不嫌弃,老夫马上传一道命令,在老夫的封地薛地,征召几千子弟,星夜赶赴鄢城救援。虽然是杯水车薪,也算是老夫回报阳文君的信任吧!”

        薛地远在齐楚交界,鄢城却靠近秦国,两者之间,相距数千里。孟尝君虽如此说,却明显是不可能之事。

        阳文君虽然悲痛,心智尚清,自然明白,道:“相国如此说,真是愧杀熊枢了!何况薛地距离鄢城太远,数千里驰援,恐非力所能及。只是不知还有何策,可以救我楚国!”

        孟尝君闭目不语。此时能救援楚国者,无非是魏国和韩国。魏王无意出兵,已不必再提。韩国因此前老城阳君联魏顺秦的策略,算是把周围国家得罪了一圈。后来楚、赵合力干预韩国之政,将老城阳君逐出,其中楚国出力甚大。虽然后来韩国暂时放弃了顺秦的策略,但对楚国恃强逼迫的举动十分不满,韩王早已声明不会与楚共事,想来也肯定是不会救的。如此仔细算来,楚国当今唯有靠自己自保了。

        冯谖明白大势如此,只能劝慰道:“此次秦军深入楚境,奔袭近千里。白起又发动士卒,抢筑百里长渠。想来如今其势已竭,一时之内,定然无力再发动太大攻势。后面无非虚言恫吓,掳掠一点好处罢了。是以阳文君不必过于担心,还需安心准备明日比试。若能一举获胜,使魏王敲定长公主之亲事,则此后魏楚联合之势成,便可一同抵挡秦军。还好据闻阳文君的御术独步楚国,想必定能马到成功!”

        阳文君细听冯谖此言,虽然只是猜测,也还有理。又想到泾阳君,不禁心中暗暗发狠:明日定当竭尽全力,即便不能获胜,也决不能让泾阳君获胜!

  https://www.biqugebar.net/42_42981/175710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