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凭谁问 > 第7章 后世名

第7章 后世名


岁清四十年,十月二十

        文武百官皆已立于朝堂,压抑的气氛在朝堂中开始酝酿。以丞相为首的主和派的气场早已大大地压过了主战派,主战派的大臣们还在等待他们的中心人物——少将军周子宁。

        周子宁未来得及回周府更换官服,就掐着早朝时间匆匆赶进了宫。

        他腰间还佩着周子安给他的长剑,宫中守卫也没有阻拦。他面色微冷,目光犀利,带着满身的风尘步入大殿,而后向岁清帝行君臣之礼道:“臣周南见过陛下,陛下久等。”

        岁清帝摆手示意无妨。

        欧阳成先瞥了周子宁一眼,便没再看他。他眸光森然,开门见山道:“既然北疆主将已至,老臣先与少将军讲清观点。北蛮人给出的条件虽苛刻,可我们也有能力答应。我们应了北蛮议和,也可免北疆战事之忧。”

        周子宁与欧阳成立场上是死对头,也因对方性格与为人处事的方式互看不顺眼。欧阳成还有些忌惮北疆军,所以与他表面客气,把“皮笑肉不笑”发挥到了极致,而周子宁心想看他还不如看北蛮。

        起码北蛮人长得比他顺眼。

        欧阳成为现因病告假的父亲,也就是欧阳谨老丞相一手提拔上来,真才实学几乎为无,标准的“才华配不上野心”。欧阳成有权有势,为人吝啬奸诈,搞人的手段一出接一出。欧阳家到他这又三代丞相,所以很早之前就有不少权贵上赶着巴结。

        以至于时间久了,朝堂中七成不中用又只认识钱和权的权贵,地方官中强塞的富贵子弟也数不胜数。

        要说欧阳家真正读过书有才学的,也就欧阳臣清那么一个。

        周子宁暗自打量了大殿,不见时任兵部尚书的欧阳臣清。

        周子宁还未说话,时年按规矩刚刚入朝学政的太子唐金摇便先嗤笑一声:“欧阳丞相好谋略,北蛮人想划塞北河为界,您也能答应得出去?现大越与北蛮边境乃北山,北山之下,乃北疆将军冢,您想让大越历代将军……到北蛮人脚下过日子?”

        又一位主战派的官员执起笏板:“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周子宁此时开口:“北疆此战,大越得胜,北蛮主动投降。陛下,臣以为,就算议和,也不该失我大越领土,更不该把北山划给北蛮人。

        “更何况,大越与北蛮以山为界,也能更好地防住北蛮。若以塞北河为界,北蛮入边,便是轻而易举之事。

        “臣请出兵,送北蛮人回蛮夷之地。”

        一位主和派官员道:“若依少将军之言,北蛮回了蛮夷之地,少将军怎么保证他们不再犯我大越边境?”

        周子宁反问:“那依刘大人之言,您又怎么保证议和之后北蛮能乖乖的不再入边?”

        “……”

        主和派与主战派就这么僵持了一个早朝,最后也没僵持出什么结果,就在将散朝之时,欧阳臣清突然带人走进了大殿。

        他脚步匆匆,清瘦的脸庞之上写满了忧虑,他俯身跪拜,声音微微颤抖:“臣欧阳忠见过陛下,臣有要事相报。”

        “爱卿请讲。”

        欧阳臣清让人把手中书信呈上:“经北蛮将领告知与臣彻查,周少将军借议和与北蛮私通,欲以北疆之地为交换,联合北蛮谋权篡位。臣以为……少将军此举,罪不容诛!”

        唐金摇当场骂道:“狗官!血口喷人!”

        欧阳臣清并不在意,他从怀中摸出一把短刀:“太子殿下勿急,臣向陛下呈上了北蛮将领所书书信,以及少将军与北蛮人的通信。至于臣手中的短刀,乃北蛮将领所呈,还请少将军看看,可否是您周家军之物?”

        岁清帝颤抖着双手,气得耳边轰鸣,他把书信摔到周子宁面前:“周南!你当作何解释?”

        周子宁不料变故突然,他当场撩起衣袍下摆,俯身下跪:“臣若反,北蛮人为何要先出兵大越?臣又怎会要拒绝议和出兵北蛮?北蛮人又为何与尚书大人通风报信?议和为真,但臣不曾与北蛮通信,身边亲兵皆可作证,还请陛下明查!”

        欧阳臣清带来的一名官员居高临下地看向他:“少将军,人的计谋可是会随机应变的。在下审过您带来的两名亲兵,他们可都认了。您对今上究竟有何不满?想要自己做皇帝?想要大越的江山改姓周么?”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臣请将叛国之人打入天牢!以待候审!”

        “叛国贼周南此罪,当诛尽九族!”

        “此罪存疑!臣请陛下明查!”

        “存疑?要等他坐上皇位吗?”

        “……”

        周子宁跪在殿前,双手死死攥着身前的衣袍,耳边充斥着百官此起彼伏的说话声。他双手颤抖,手背之上青筋暴起。他听不清百官在吵什么,他只知道,他今天可能回不去北疆了。

        此时,一名朝廷军将领匆匆来报——

        “报——北蛮军将士暗杀北蛮军将领!北蛮军大规模出兵攻进北山!并请见周少将军!”

        周子宁听到战报,脑子里“嗡”地一声,他忙回首望向来报的朝廷军以及身后的朝堂。

        朝堂中议论不断,少数人替他辩解,更多的则是请求收归他的兵权,将他打入天牢,或是直接问斩。

        最要紧的战况在此时竟成了无人问津的笑话。

        周子宁下意识吼道:“北疆战况如何?!”

        欧阳臣清招呼过朝廷军将领:“传令,让北疆军死守到底,从朝廷军拨一万兵马支援。”

        欧阳成看向周子宁,鄙夷道:“北疆之战为少将军的手笔,少将军竟还假惺惺地关心北疆战况?”

        随后他转向岁清帝:“陛下,老臣请将叛贼打入天牢,由老臣亲自问审。”

        岁清帝看着欧阳成深藏着得意的眼睛,他本想试着说“不”,但又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了一丝不耐烦,于是手底轻揉着龙袍的布料,道:“就……依爱卿所言。”

        闻言,殿外守卫当即抄起兵器入殿,把周子宁围在了中间。

        周子宁起身拔剑,高声怒吼:“住手!”

        长剑出鞘,少年将军眼中冷意森然,朝廷军皆迟疑不前。而欧阳成却有九成把握他不会在朝堂之上就与朝廷军大打出手,于是他道:“少将军,您这是想做什么?既然您已拔剑,不如……以死谢罪?”

        周子宁不知为何瞥了岁清帝一眼,而岁清帝朝他点了头——

        君要臣死。

        他心里冒出一个想法——

        他收不了场了,他必死无疑。

        周子宁笑出了声。

        他习武十五年,手中的长剑第一次止不住地颤抖。他笑过之后开口:“还请欧阳尚书帮忙传军令——北疆主将无能,无法亲临战场,请北疆军誓死抵抗……”

        这是他作为北疆主将,给北疆军下的最后一道军令。

        他把剑横在自己颈上,轻声道:“周南有愧……愿还有后人……”

        少年将军敛眸挥剑,鲜血顿时喷溅而出。

        愿还有后人问我周家冤屈,愿我死后有后人站出,使我大越得万世太平。

        朝堂百官哗然,本随大学士入朝报修撰院之事的上官立心什么也不顾,拨开乱成一团的文武百官,冲上前就按住了周子宁颈侧的伤口。

        另一边,上官朝心生一计,趁他人的注意力在周子宁身上时,一掌劈晕了眼睛瞪得贼大的唐金摇。

        “太子殿下!”

        “太医!快传太医!”

        “……”

        大殿内官员们惊呼声不断,脚步匆忙,就连岁清帝也吓得瘫在龙椅之上,只有欧阳臣清孑然一身,挺直着脊背,不动声色地立于慌乱之外。

        年轻文弱的兵部尚书第一次见了血。

        当日,周子宁叛国畏罪自刎,当场殒命与太子唐金摇受惊昏厥的消息传遍了京城。

        岁清四十年,十月二十七,京城某偏僻宅院

        周子宁眼皮微颤,脑海中一片混乱。他分不清自己是不是还活着,半晌,颈侧传来一阵剧痛,他霎时清醒——他没死成。

        他猛然睁了眼。

        周子宁还不及有反应,床榻前的温江月一头扎在上官立心的怀里差点哭出来:“娘诶!可算活过来了!”

        上官立心揉了揉他头发:“你先起来,去叫清平公主进来。”

        而后他按礼数向周子宁作了揖,也不管他看没看见,他沉声道:“少将军。”

        温江月也向他作了个揖,而后出去寻清平公主。

        周子宁撑起手臂想要坐起来,上官立心忙上前扶他坐起。

        他再次作揖道:“少将军。”

        周子宁见过他几次,知道他是十七岁一举夺得殿试状元的上官立心,修撰院大学士之子,现为修撰院一阶史官。

        他哑声道:“上官史卿。”

        他一说话,颈侧的伤便是一阵剧痛。

        上官立心给他递过过纸笔,道:“少将军暂时不要说话。”

        周子宁没接,只询问:“北疆战况……”

        上官立心一顿,攥笔的力道大了些,攥到手指关节微微发白。

        不等他回答,温江月便与一名衣着简单,气质却出众于常人的女子一后一前进了门,那女子开口道:“您叛国自刎的消息传到北疆,北疆军中下层将士军心大乱,北蛮入边直攻入境。小周将军与您的大部分亲兵不等朝廷军杀害便战死沙场。

        “好在大部分旧兵信您,上层将领也稳住了军心,未让北蛮攻进塞北河,只是……

        “叶将军重伤不醒,大越丢了北山。”

        那女子所言宛若一道道惊雷直劈到周子宁的头上,他顾不上礼数,只恍惚地问道:“您说什么……”

        唐锦晏再次道:“北蛮已退兵,小周将军战死,叶将军重伤,大越丢了北山。”

        “北疆军还剩多少……”

        “损失两万兵马。”

        周子宁猛咳几声,颈侧的伤差点重新渗出血来。

        唐锦晏忙道:“少将军您冷静些……”

        “殿下因何救我叛国之人……”

        唐锦晏也不在意避讳,双手按上他的肩:“少将军,我没见过叛国将军清醒后的第一件事是询问北疆战况……

        “我希望您能辅佐太子登基。”

        而后唐锦晏同他说明了让唐金摇装疯卖傻保命,自己想办法顶位入朝参政,让周子宁当唐金摇贴身侍卫的计划以及此事的知情人。

        周子宁只回了一句:“臣周南,谨遵长公主殿下之命。”

        同时,京郊

        “哎呦呦,真是世事无常啊——”

        “这当年一战成名的少将军是怎么想的啊。”

        “这是权大了,忍不了只待在北疆喽。”

        “落得这个下场,也算是他活该!”

        京郊百姓不了解朝堂大势,不了解背后真相,他们只知道周子宁叛国,知道北蛮人弄走了北山。在他们眼中,周子宁便是罪大恶极的奸臣罪臣,活该受百姓唾骂。

        他们正津津乐道着,不远处疾驰过一匹瘦马,马奔跑得太快,只能看清马上之人飘飞的红色发带。他们后退一步,而当马近身之时,马上之人解开水壶就给他们来了个“大雨倾盆”。

        几个人被浇了个透彻,朝着跑远的马吼道——

        “你他娘的有毛病啊?!”

        “姓秦那小子搞什么?!”

        “我们骂他了吗?!他脑袋让驴踢了?!”

        “……”

        魏子渊双腿夹紧马腹,又随手把水壶一扔。他其实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他只是想找找,能不能找到周子宁的尸身。

        他此时已来京郊三年多,平日听到城中消息很少,特意打听的话也很慢,却不料这次听到的消息是天下皆知。

        他听到消息时眼前一黑,强撑着才没晕过去。

        秦娘也让他去找找看,于是他托了邻居照顾秦娘两天,自己借了马离开京郊。

        他找了两天一无所获,只听了不少世人对周子宁的唾骂。

        通敌叛国……又是通敌叛国……

        他不信。

        等到岁清四十一年,关于周子宁叛国的部分史书与文章开始流传出来,而关于北疆背后真正的故事却再无人询问。

        朝廷奸佞、狼子野心、无情无义……

        这就是少年将军的后世名。

  https://www.biqugebar.net/99974_99974751/97979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